”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在叔叔伯伯们分家后,开了许多小门,家中增加了许多墙,狗会把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当做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栖息在厅堂。
四处都是一片杂乱,亲戚间互相也不来往。更变相说明了一点,穷。所以,感慨之余,归有光也看遍了人情冷暖。
他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振兴家族,于是闭门不出,发奋读书,期待科举之路带来新的光明。
当然,这也是归家老一辈人对他的期盼。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归家已经很久没有人得过功名了,所以祖母对少时便崭露头角的归有光,报了最大的希望,并拿出祖上上朝所用的旧物,鼓励他,表示归有光日后一定用的上。
他肩负的,不仅是自己的仕途,更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任重道远。他在项脊轩中努力去完成,并做此记录,正是他内心的追求与执念。
三.亲情的温暖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母亲的行为事迹,他只能从照顾了家中两代人的老妪口中得知,并且还没有说完,他哭,老妪也跟着哭。
说明了母亲早逝,他对母亲的想念,以及这位老妪与归有光之母感情的深厚。一个早已过世的人,能得活着之人这般惦念,必是善良慈爱之人。
母亲早逝之后,归有光由谁抚养长大,文中并未有详实描述,但从作者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推断出,极有可能是祖母和他她的婢女(文中提到的这位老妪)共同照顾的,“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这是继母亲之后,再次让归有光感受了亲情温暖的两个人。
祖母来看他,关心他为何长时间足不出户。老妪受归家两代人恩惠,对他尽心照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内心的缺憾,可随着这两人的去世。这份情感,再次喷薄而出,变成了更深的想念。
分家之后本就显得亲情淡漠,至亲又相继离世,让他企盼,能再拥有曾经那样的温暖,可是不会有了。
所以他常情不自禁地哭,哭什么呢,哭的是逝者,更是心中那份深深眷恋却无法再拥有的亲情。
四.夫妻生活的恩爱美满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在归有光作这篇文章的第五年,他的妻子嫁了过来,在这里问过他旧时的事,伏案写过字,更常与小姐妹谈起家中的小阁子。项脊轩,不光成了归有光的心头爱,也成了他妻子心中的一份牵挂。
爱屋及乌,不过如此吧。
琴瑟和鸣,夫妻美满。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似乎都是有定数的。求不得,恨别离。
六年之后,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他续写了《项脊轩志》,把自己对妻子的情怀记录其中,留下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成了千古的怀念和嗟叹。
为什么要补写呢?因为他在《项脊轩志》融进了一生的眷恋羁绊与追求,而妻子,也是这份深沉复杂情感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了她,人生才更完整。
在怀念里追求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