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奔吴故事发生在今哪一带,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哪里一带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28 23:31:57

其次看国名,在成为宜侯之前,“夨”的身份是虞侯。一般来说,“夨”来到封国之后,应该称宜侯,国家叫宜国,但也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国名,比如鲁国封地本在河南,后来周成王将其转封在山东曲阜,鲁国并未更改国名。因此,“夨”转封到宜地之后,还可以继续称虞侯,国家称虞国。从作器的供奉对象是虞侯之父虞公来看,应该还是沿用之前的国名。但山西还有一个虞国,百里奚就是虞国大夫,那么是不是为了区别山西的虞国,江苏的虞国后来更名为“吴”?因为当时“虞”与“吴”可以互相通用,这一结论是公认的。当然,也可能江苏的宜国或虞国被灭,最后与当地文明结合而出现一个“吴国”。

泰伯奔吴故事发生在今哪一带,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哪里一带(5)

第三看夨字,这一个字很重要,陕西宝鸡出土的“夨王簋盖”证实西周存在一个胆敢称王的姜姓“夨国”,与周太王时的都城周原都隶属于如今的宝鸡,周国与夨国紧挨着。而且,周太王妻子姓姜,她与夨国有何关系?另外,如今陕西宝鸡陇县(夨国所在地)一带有吴山,夨国之得名与吴山是否有关?山西晋侯墓中发现“虞”与“夨”通用,那么夨与吴(上图甲骨文吴字)是否相通?泰伯奔吴时,最符合逻辑的做法是跑到舅舅家,“奔吴”是不是指跑到了“夨国”?总之,“宜侯夨簋”之中的“夨”不得不让人联想,只是如今缺少进一步考古发现,这些还属于未解之谜。

泰伯奔吴故事发生在今哪一带,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哪里一带(6)

尽管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周朝初年周康王已在长江下游分封了姬姓诸侯。那么,宜侯夨到底会是谁呢?

《吴太伯世家》中记载:“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武王克殷之后,正式册封侄孙周章为吴侯,又封周章弟虞仲为虞侯,周康王时为了统治长江下游地区,于是将虞侯转封为宜侯,因此宜侯夨是仲雍重孙。

不过,司马迁这一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周朝建立后才3年,周武王就去世了,而远在无锡的吴国到陕西一带,路途遥远,单程可能就需要大半年至一年,周武王派人通知吴国,到周章与虞仲前往陕西受封,中间需要多久?更何况,两淮、山东、湖北荆楚一带(楚国祖先本不在荆楚)等,还存在大量与周王朝敌对的势力,周章与虞仲如何穿过这些敌方区域?因此,再结合“夨国”、陕西陇县吴山等信息,周章的吴国大概率是在陕西或山西一带,武王克殷之后才能轻易找到周章与虞仲。如果将泰伯奔吴的区域,锁定在陕西、山西一带,那么泰伯奔吴真相可能就是“宜侯夨奔吴”。

泰伯奔吴故事发生在今哪一带,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哪里一带(7)

笔者认为,从单纯历史事件来看,泰伯奔吴来到无锡不太可信,种种迹象表明应该是一个虚构的传说,但从一段历史时期来看,泰伯奔吴反映出周人开始进入长江下游地区,具体表现应该就是虞侯夨被转封于宜地。

不少考古专家观点更为直接,认定“宜”便是今天的镇江丹徒一带,这里是西周时期先吴的政治中心,是吴国的发源之地,“宜侯夨簋”腹内的铭文中,蕴藏着吴国早期的神秘史实,可称之为吴国第一礼器。

总得来说,“宜侯夨簋”铭文是第一份记载周人南迁的历史资料,宜侯夨将中原先进农业技术和礼乐带到了荆蛮之地,应该是由此开启了中国的吴文化。因此,尽管其中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但泰伯奔吴未必是一个华夏谱系的谎言。

参考资料:《史记》、《宜侯夨簋》等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