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因为一首《枫桥夜泊》,从此让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
3/命殒洪州在当时,一首短短的《枫桥夜泊》不足以让张继扬名立万,因为,当时的优秀诗人太多(权贵更多),没微信,没头条,他的声名不可能一夜“爆红”,所以,张继的人生之路还得一步步地慢慢走。即使是一位落泊的诗人,在家国危难之时,心系国家,家国复兴之日,仍会有“翻身”机会。
当是时也,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刘晏。这位刘晏可是“家喻户晓”的网红,就连后来流传甚广的《三字经》都对他崇拜有加,并留下“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史称,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继偶遇刘晏之时,正是刘晏人生得意之时。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是大唐著名的经济学农。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国伯。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王朝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能否重建经济,关系到唐王朝的生死存亡。刘晏不负众望,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性认任务。在此期间,刘晏必须提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官员,参与国家建设,张继就在其中,并得到刘晏信任。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是,张继还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时,却与大历末年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后,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了(那时,没有烈士评定,如有,张继很有可能被评为烈士)。
张继死后,他的好友刘长卿曾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来挽悼他,那是一首长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张继一生的窘态与不甘。其诗曰: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尤其是“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晚年的落魄不堪——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一直得不到入土为安的终极关怀。
4/寒山寺的张继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继去世后,他的《枫桥夜泊》才慢慢被人记起。张继的《枫桥夜泊》最早被人发掘的,是个叫高仲武的人。其实,高仲武与张继一样,也是个生卒年不详的落魄文人,他的写作能力虽然不佳,但是,他却是个眼光独到的编辑家,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就是《中兴间气集》。诗集共2卷﹐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
有史料说,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不可不论的是,《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比如此诗在日本就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