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1月16日,*再做新指挥部署,同刘少奇、朱德、*等人商量后,发电二野、三野,命令成立总前指挥部。
*特别说明,要建立一个“五人指挥所”,即:*做总前委*,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
也就是改为让这五个人一起指挥淮海战役。
因为要吃下蒋介石这么多的名将指挥的主力,必须展开正面大型攻击。
“粟裕立了第一功”
*对淮海战役的指挥人重新决定,同样是基于大局的考虑。
他有特别指定,让其他人到粟裕的原指挥部住地——安徽肖县菜凹统一开会。这个指示,无疑是对粟裕第一提出“淮海战役计划”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淮海战役结束后,*还特别夸赞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立了第一功”。
那么,除了粟裕是提出战役计划的第一人,能让*如此赞扬,是否还有其它原因?
据中共新闻网后来总结,应该还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粟裕前面在豫东战役吃敌9万多,济南战役又吃10万,到淮海战役时,两军以少胜多,竟吃敌55.5万,且一举击毙蒋方名将邱清泉,又俘虏杜聿明和黄维等,可谓削掉蒋介石所谓的大半江山。
*既是高兴,也是对粟裕一直以来的功绩进行综合肯定。
二是粟裕坚持在长江以北打,而不是长江以南,理由是战备更充足,后勤更有利。
虽然淮海战役曾改初衷打法,但总体并未大变,仍然是依循了粟裕的大致战略建议。
这也是淮海战役最终能成功之关键。
因此,粟裕能得到*这样的赞扬,更堪称无愧。
【小结】
淮海战役是以二野和三野为主力,综合完成的一场少数的正面战役。
能有出奇制胜之结果,与指挥人的付出自然分不开,苏联的斯大林也因此特别传达赞美: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共之指挥十分值得我方观摩学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档案室,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