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身居范阳、河东、平卢三镇的地方节度使安禄山正式起兵反叛唐朝,随后其同僚史思明也随其反叛唐朝,轰轰烈烈的安史之乱也由此展开。这场耗时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让开元盛世的杰作化为乌有,唐王朝也由此逐渐转入颓势,失去了曾经威慑天下的锋芒。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安史之乱初期,唐军明显可以凭借地理和人员优势在两年内结束这场叛乱,但是却因为宰相杨国忠的一道错误建议,让大唐军队疲于奔走数年。最终,才是因为叛军内部的各种分裂、斗争,安史之乱才完全结束。
那么,杨国忠到底说了什么,造成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中战斗时间延长的恶果?
公元756年,安禄山趁着兵锋攻占了洛阳,并正式自立为帝。此时,按照安禄山的构想,如果要彻底击碎唐王朝,就必须控制住的它的经济命脉,也就是隔断它的税收专区。
其实,在历史上,很多人习惯将唐朝说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失衡的统一帝国。因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长安,但是关中地区并不是其主要经济中心或者产地,当时唐王朝最为繁盛的经济中心主要是江淮和襄阳一带,也就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如果说,安禄山确实切断了江淮地区和长安的经济联系,唐王朝的国家机器便会因为没钱运行而轰然倒塌。
但是,自从占据洛阳以后,哥舒翰受到了来自三个方向的军事打击。特别是西面的哥舒翰率领麾下精兵镇守潼关一带,必然削弱了安禄山军队向西进攻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战局似乎正朝着有利唐军的一面展开,其东南和西南方向具有唐王朝的重兵防御,安禄山军团被钳制在以幽州为起点,至洛阳地区的一个狭长地带,稍不注意就会被唐军四面合围。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太行山一带的制高点也被唐军控制。所以说,安禄山此时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防守洛阳,另一条便是割据幽州一带。
对于唐军来说,此时的安禄山显得非常犹豫不决,是攻击他的绝好时机,如果坚持以哥舒翰等人固守前线牵制安禄山军队,然后再派兵迂回至其后方展开攻击。就如同我前文所说,这场叛乱很可能在两年内就被唐军剿灭,也不至于让开元和天宝年间打造的盛世局面受到较大冲击。但是,就这此时,唐王朝拱手将战争主动权让给了安禄山,实为遗憾。
在唐玄宗时代,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代宰相先后擅权。特别是杨国忠,为了能够制衡哥舒翰,他决定借唐玄宗的手除掉哥舒翰,也就是让哥舒翰出兵潼关,抗击安禄山军队。当时,按照杨国忠给唐玄宗的情报,安禄山军队的精锐部队大多布置在后方,潼关东面的防守比较薄弱,所以催促唐玄宗派遣哥舒翰出兵潼关。
最终,唐玄宗的旨意下达以后,哥舒翰无奈只能出兵潼关,最终落得个兵败的下场,这和明朝末期崇祯帝催促孙传庭出兵潼关抗击李自成起义军非常相似。最终,恼羞成怒的哥舒翰在眼看唐王朝被如此坏相把持住,随即举兵投奔了安禄山,安禄山的实力大涨。
随后,安禄山军队攻破潼关,唐玄宗携部分人员随即逃往四川。在途径马嵬驿时,在李亨的操控下,禁卫军果断兵变,铲除了杨国忠势力。但是,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的经济大为倒退,大唐王朝曾经的盛世早已化为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