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第五章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
第一节 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上)
向阳光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崇尚富丽堂皇,精雕细琢,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有些历史学家如瑞士的布克哈特(1818一1897)认为这种风格是文艺复兴期艺术蜕化变质的结果,因而贬称之为“巴罗克(Baroque)”,源出于葡萄牙语barr6co,意思是“畸形的珍珠”,换句话说,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原来是用于建筑、美术领域的术语,后来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大量使用“通奏低音”,这是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织体的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也有人认为“巴罗克”一语源出于意大利画家巴罗契(Federigo Barocci,1528一1612)的姓氏,他是创作这种风格的绘画的第一人。后来德国艺术史家韦尔夫林(1864一1945)研究了巴罗克艺术的风格特点,给予肯定的评价,把“巴罗克”的涵义纠正为特定时期的一种艺术潮流。现代美籍德国音乐学家萨克斯(1881一1959)在音乐史学中采纳了韦尔夫林的观点,现在“巴罗克”一词已经不再含贬义。
巴洛克晚期,产生了西方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批作曲家,如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亨德尔(George FridericHandel,1685—1759)等。故而,欧洲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通常定为上起1600年,下迄1750年。1600年标志着歌剧的诞生,1750年则是约·塞·巴赫的死期。
一、歌剧的诞生
16世纪末叶,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经常有一群诗人、音乐家和其他人士在贵族巴尔迪和科尔西的府邸集会。这种集会叫做“卡默拉塔”(意大利语camerata的意思是“社团”),虽然不限于音乐活动,但是他们的讨论和试验,却促成了新的音乐戏剧形式即歌剧的诞生。参加集会的重要人物有科尔西本人(1561-1604)、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的父亲凡山佐(约1520-1591,是一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以及斯特罗齐、雅格布·佩里(1561-1633)、朱里奥·卡契尼(约1550-1618)、卡瓦列里(约1550-1602)和里努契尼(1563-1621)。他们努力的目标,是要复兴古希腊戏剧,恢复想象中的古希腊戏剧音乐的本色。他们一面讨论,一面作诗、作曲,并化装演出,由此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几部歌剧:
①里努契尼作诗(写脚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联袂创作),取材于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内容中闪烁着人文主义的火花,剧中的歌曲都是单声部的声乐曲,多为节奏自由舒缓的宣叙调,也有歌唱性较强的歌曲,音乐风格新颖,很好地表现了歌词的思想。
首演于1597年佛罗伦萨的狂欢节,由佩里扮演剧中的阿波罗一角。风评一片赞好,皆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然而,《达芙妮》的乐谱,最终不幸失传。
②里努契尼作诗、佩里作曲的《尤丽狄茜》首演于1600年,由佩里扮演奥尔菲斯一角。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歌颂奥菲欧和尤丽狄茜爱情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