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曹操却以,“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几次三番力保郭嘉。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曹操将会是什么感情呢?只怕这将会比知遇之恩还要深厚,他还能不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智谋,为曹操效力吗?实际上,曹操越是厚爱郭嘉,他们的利益将会越来越一致,因为郭嘉“孤臣”的身份,他所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嫉恨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决定了,他的回旋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只能越来靠近曹操,直到将自己与曹操彻底捆绑在一起。曹操曾以郭嘉比他小,流露过“托以后事”的想法。曹操若真去世郭嘉还活着,那些被郭嘉长期“压制”的人将会如何动作? 在曹丕时代,搞出了那个“九品中正制”就是曾多次弹劾郭嘉的陈群。
曹操一生坚持“唯才是举”,这既是他的切身体验,更是一种无奈,因为他要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道德”和“评议”,这可是被士族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上的,不容他人染指的,郭嘉的“评议”为何不好,那些人评的?还不是这些人搞出来的。可曹操却是知道的,中规中矩的人往往能按部就班地做事,可却很难奇谋制胜,更难以创造出新的东西。而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多是离经叛道之人,他自己如此,郭嘉亦如此,《三国志》不曾记载郭嘉的“不治行检”具体是何事,后有人考证出来是酗酒、好色、嗜药三样。可以说,除了嗜药,其他两项,曹操自己估计也不逞多让,因为曹操知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生命苦短,必须多活几年建功立业。可他力保郭嘉“行为不检点”的郭嘉,不也正是间接为自己的类似行为作合法性背书吗?
郭嘉生前最后一次神机妙算,当属官渡之战后,曹操阵营当何去何从?郭嘉给出的建议是迅速出兵,北征三郡乌丸部,为此,他还在董昭的建议下专门开凿了平虏、泉州两条渠道以利交通。史*载: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可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所有谋士们的一致质疑。此时,又是“通有算略,达于事情”的郭嘉发挥了一言定乾坤的作用,为何要一定要打?如何去打?众人的疑虑和担忧,刘备鼓动刘表趁机偷袭许都怎么办?郭嘉都做出了回答和判断。
又是一次被曹操力排众议所采纳,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嘉病逝在了远征途中,后来曹操获胜回归,却下令彻查当初劝诫他不要北征的人,并都给予了奖赏。这一方面固然能体现出曹操的胸襟宽广,可另一方面,何尝又不是对庞大的士族反对群体的示好,本次北征,大放异彩乃是张辽,如果仔细分析,他和郭嘉,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存在着一些类似。
与全部来自士族集团的名士群体的“谋士”们不同,郭嘉这类可以说真是个奇迹,没有他们显赫的家族和身世,更没有各种厉害的人脉关系可以搭便车。可以说,无论是在文臣还是在武将中,除了自己的本家,夏后氏和曹氏,曹操都力主在寒门中选拔人才。武将还好说—五子良将还有典韦、许褚等人都如此,这些人自然是感曹操知遇之恩,可文臣和谋士呢?在没有科举的年代,非士族还真是个难题,家庭出身不好,基本没有那个条件能读书和拜师,也无法郊游众多名士得到露脸的机会。可大量启用士族,这些人不但自诩*,还会一步步扩展自己的股权。
郭嘉去世后,曹操再也找不到如郭嘉这般能力逆天的孤臣了,也许,这才是曹操怀念郭嘉的原因吧。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萧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