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时,更是因申侯与犬戎合兵进攻而身死国亡,周平王即位后不得不东迁,结果不仅彻底丧失了西六师,而且还丧失了镐京王畿纵横八百里,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已经极度衰弱,实力已经只相当于中等诸侯,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来拱卫王室,而周天子所能提供的报酬便是已经为数不多的土地。
例如周平王为酬谢郑武公辅佐王室之功,将虎牢以东的大片王畿赏赐给了郑国;又如周惠王为了答谢帮助自己平定王子颓之乱的郑国、虢国,将王畿酒泉赏赐给了虢国,将郑国归还了的虎牢以东土地又赐给了郑国;再如晋文公匡复周王室有功,周襄王将温、原、阳樊、赞茅等地赐给了晋国等等。
再加上此后强大诸侯王们对于周王畿的不断蚕食,例如晋国在攻灭了陆浑之戎后,便将原属于周王畿但被陆浑之戎占据的伊洛、三涂山等黄河以南土地据为己有。随着时间推移,周王畿缩水日益严重,战国中后期就连仅限的土地也分裂为东西两国,衰败至此,周王室已经毫无无力可言。
周孝王姬辟方
2、周孝王即位打破宗法制,平王夺取正统后武力为尊。如前文所述,宗法制作为维系周天子统治的重要工具,周王室必然是要带头遵守的,否则又如何服众。但在周王室的传承中,却因两件事的发生导致宗法制的权威损失殆尽。
一是周孝王的即位。西周前中期,周王室始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传承,直到第八位周天子周孝王即位。周懿王去世后,本应由太子姬燮继位,结果却被周共王之弟、周懿王叔父夺取了王位,这便是周孝王。虽然周孝王去世后,诸侯又重新迎立了懿王太子燮,但周孝王此举无疑对宗法制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连数百年后的太史公司马迁对此都对其有意回避,丝毫不提其在位期间的事迹。
二是平王夺取正统。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于是联合鄫国引犬戎入侵,*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申侯外孙、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然而,因周平王有弑父嫌疑,他的继位遭到部分诸侯的反对,结果虢国联合姬姓诸侯国拥立周幽王之弟姬余臣为天子,是为周携王。后晋文侯为讨好周平王、打击虢国,结果袭*周携王,并护送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周携王被*后,郑国、秦国等转而支持周平王,卫国、宋国、齐国等则作壁上观,只有鲁国为此曾和郑国大战一场。可以说,平王东迁不仅是西周、东周的分割线,更是周朝统治根基“礼乐崩坏”的开端,自此之后以血统分配权力的宗法制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实力为尊的观念开始占据上风,“曲沃代翼”、“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便是典型案例,而这严重打击了周天子统御诸侯的权威。
3、诸子百家兴起,天赋神权约束力下降。春秋以后,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开始迅速兴起,各派学说凭借其价值观很快在民间产生巨大反响,这无疑对夏商以来的神鬼观念产生了极大冲击,而周天子“受命于天”的绝对权威,也开始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原有的“井田制”开始崩溃,世卿世禄制也逐渐走向瓦解,在丧失了“天赋神权”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周天子也就此丧失了天下土地的所有权。
关于这一点,在那些春秋霸主身上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宋襄公尊重春秋大义,齐桓公也是高举“尊王攘夷”大旗,而除此之外的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哪个不是武力为尊,而对于周天子不过表面服从,郑庄公不仅击败王室军队,甚至差点*死了周桓王,直接令王室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