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4)大清亡了
袁世凯借助辛亥革命,以小站练出来的北洋军为筹码,取得了清王朝的军政大权,而对于南方的革命党人来说,清王朝已是名存实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基本完成,眼下最迫切的是马上建立一个共和政府,统一指导南方各省的革命活,尽快结束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的袁世凯和南方的革命党展开了战场之外的交锋。
1911年11月30日,南方独立各省齐聚湖北汉口英租界举行革命军各省区代表大会,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另一项从后来看愚蠢至极决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世凯反正来归”。
原来在会议前一天,袁世凯派人从北京带来了一份汪精卫的亲笔信,汪精卫在信中表示希望南北达成和议,共同要求清帝逊位,并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人认为清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今后的和平与战争问题,不在于清王朝而是袁世凯,倘若想尽快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袁世凯拉拢到革命党这一边,而只有让出临时大总统这个位置,才能满足袁世凯的胃口。
袁世凯
其实在此之前,袁世凯就已经派蔡廷干、刘承恩两次秘访武昌,商议和谈之事。在完全取代清王朝军政大权后,袁世凯又拉拢同盟会的老同志汪精卫和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为说客,再次向革命党人传递和谈的意愿,这是袁世凯胡萝卜加大棒的一贯伎俩。
而南方的革命党,当时的局势并不乐观。
一方面,南方独立的14个省并不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例如云南独立后,推举蔡锷为云南都督,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是坚定的立宪派;又如安徽,实际上是在迫于周边革命形势和袁世凯“顺应形势,静候变化”的指示的情况下才宣布独立;还有广西,也是在周边各省都独立的情况下不得已选择独立,其实际控住权最后落在了陆荣廷手中,而陆荣廷是一个实打实的地方派,没什么革命理想。
独立十四省各省都督
另一方面,袁世凯的北洋军实力强大,最初独立的武汉三镇已被北洋军攻占两镇,革命党在军事上并不占优势,可以说只要袁世凯在,清王朝就亡不了。
而作为革命领导者的同盟会,也缺乏革命到底的决心。
同盟会作为当时最大的革命党,是由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的华兴会、章炳麟(章太炎)的光复会三家合并而来,其最重要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直到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才提出“五族共和”的概念,因而绝大多数革命志士都是出于“排满”的狭隘民族主义而加入同盟会的,对于什么是民国、什么是民主政治并不太关心,也不太了解,所以在清王朝名存实亡即将覆灭的情况下,大多数革命党人都寄希望于拉拢袁世凯以完成对清王朝的最后一击,而对袁世凯反动的一面没有清楚的认识。
12月17日,南北双方在上海举行第一和谈,北方和谈代表为唐绍仪,南方和谈代表为伍廷芳。
唐绍仪于孙中山
伍廷芳首先提出,清廷必须同意民主共和制的国体,这是革命的目的,也是和谈的基础。唐绍仪请示袁世凯后表示,国体问题兹事体大,应该先成立一个国民大会,交由国民大会投票决定国体问题,而后南北双方又在国民大会的代表人选上展开激烈争论。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中华民国诞生,刚刚回国的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可此时南北议和尚未有结果,国体问题悬而未决,革命党人却抢先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感觉受到了欺骗,逼着唐绍仪辞去了全权代表的职务,并授意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48位将领联名通电,表示“誓死拥护君宪,坚决反对共和”。
其实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南北议和前就决定的事,同时也是为了做成新政权为民主共和制的既成事实,避免袁世凯在国体问题上扯皮。孙中山在受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给袁世凯发去电报,解释说南方各省缺乏统一机关,行动困难,这才成立临时政府,而自己也只是临时受任,待南北议和完成,总统之位还是袁世凯的。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合影
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知道再在国体问题上讨价还价已经没有意义,这才下定决心逼清帝逊位,以兑现自己的大总统宝座。
1月3日,袁世凯授意陆徵(zhēng)祥联合清王朝驻外使臣发出联名通电,劝告清帝逊位。1月12日,袁世凯正式向清廷摊牌,提出优待条件,要求清廷退位。
见清廷还在犹豫,袁世凯又找来汪精卫,向他暗示:清廷退位已经没有问题,目前的阻力在良弼,只要除了良弼,一切水到渠成。
良弼是当时满族亲贵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任禁卫军第一协协统。此前,袁世凯设计解除了载涛的禁卫军军统之职,以冯国璋取而代之,但禁卫军是一直由满人组织的新军,冯国璋虽为军统,可实权却在良弼手中。所以袁世凯想借汪精卫之手除掉这最后一个隐患,同时也给清廷一个警告。
1月22日,三名革命党人在良弼散朝回家途中将其刺*,把北京的满族亲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出逃。同一日,袁世凯安排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47人联名通电,要求清帝逊位,改行共和政体。回想起20天前,他们还在“誓死拥护君宪,坚决反对共和”,这转变来的太快,显得莫名好笑。
2月6日,段祺瑞等九名北洋高级将领再次联名通电,“以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为要挟,向清廷发出最后通牒,为了保住优待条件和皇室体面,隆裕太后和满清王公贵族最终选择退位。
清帝逊位诏书
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国祚297年的清王朝灭亡。同一日,孙中山以清帝逊位,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为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并旅行约定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不过孙中山在辞职的同时,留下了三个条件:
- 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容变更
- 辞职后,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
这三个条件就像是套在袁世凯头上的紧箍咒,也为后来南北决裂埋下了伏笔。
-
作者:大胡
地史馆原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