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李鸿章自然是想在世界海军第一强国英国,购买铁甲舰。
英国人店大欺客,将土耳其等国因故不要的二三流铁甲舰转卖给中国。
这些铁甲舰便宜是便宜,性能太差,设计上还有严重缺陷。
李鸿章又不傻(其实他很傻),不会连续被英国人骗(之前已经上当买过几艘垃圾船)。
于是,李鸿章将眼光转向另一个对华军售大国:德国。
德国在欧洲属于后起之秀,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法国建立国家至今,也还没有多少年。
就海军上,德国并不强大,造舰业也是起步不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工厂。
如出售定远舰的伏尔铿造船厂,在欧洲属于二流工厂,1851年刚刚成立。
就欧洲海军战略上,德国很不利。它处于腹背受敌,被封锁的情况。
就实力来说,德国海军无论如何加速建设,也不可能压垮英法俄三国。
即便是和英国单挑,德国也没有什么把握获胜。
鉴于这种严酷的情况,德国海军确定了造舰的基本战略:防御力优先。
舰长刘步蟾
没学打人,先学挨打。
既然敌人数量远远多于我们,我又被压缩在狭小的海域无发高速机动,那么必须建立防御力超强的军舰。
这样一来,我首先保证我的军舰不会被击沉,然后发挥火炮和训练的优势,争取超水平发挥。积累小胜为大胜,最终就有可能获得制海权。
对于德国来说,这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
反应在定远号上,就是该舰的防御能力非常惊人。
定远号的装甲重量,高达1500吨。换句话说,定远号装甲的重量,比参加海战的超勇撞击巡洋舰还要重(1300吨)。
大家说,这夸张不夸张。
定远号的装甲最大厚度高达355毫米,水线以上全部是德国的优质钢板制成。
0.355米,也就是和瘦小女士的厚度一样。
装甲和人一样厚,这是什么概念!
定远号的弹药库、动力舱、主炮,全部在厚重装甲的保护下!
在当年的亚洲来说,根本没有一种炮,能够击穿定远号的主要装甲。
在黄海海战中,定远号被日军中大口径炮弹击中高达160发。全舰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设备有一定损伤,官兵伤亡也不轻,可就是打不沉。
日本海军著名的段子是:日军旗舰“松岛号”上一个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战后,三浦虎次郎的“英勇事迹”被日本编成军歌,名叫《勇敢的水兵》。
此战后,定远号还是自己航行回到港口的。
如果不是满清海军修理能力太烂,定远号还是完全可以紧急修理后,继续出海和敌人决战的。
德国人对定远号也是肯定的。德国始终坚持该舰的设计思路,一直到二战也没有改变。
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北洋水师被没有先进铁甲舰的联合舰队打挂后,各国不但没有停止装备铁甲舰,反而加速了建造。
当然,光靠防御而不强调进攻,肯定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钢铁侠,被人24小时按着打,迟早也打残了。
定远号装甲厚归厚,并不是无敌的。
作为早期铁甲舰,定远号没有考虑到水下防止鱼雷的问题(当时鱼雷还是新事物),水下没有安装装甲。
同时,定远号的火炮大部分没有防护装置。
以305毫米主炮为例,炮塔装甲厚达305毫米,顶部没有防御能力,仅有一层25毫米厚度薄钢板。
150毫米火炮的炮塔防御能力更弱,至于大量的机关炮是露天放置的。
换句话说,即便定远号不会被击沉,把火炮都打掉了,你也就是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