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沪通长江大桥防撞设施首部节段从南通蛟龙重工码头起运,驶向安装现场。在未来25天时间内,六套防撞设施、共计28节段陆续运抵并完成安装。大桥为通沪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细心人会发现,里面出现了两个表述,即“沪通长江大桥”与“通沪铁路”。此前,各方都把通沪铁路被称为沪通铁路,在上海铁路局的官方公告:4月8日,沪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全线接触网送电。到了4月13日,上海铁路局发布信息显示:4月11日,通沪铁路(南通至安亭段)接触网工程开始冷滑试验。
这条饱受关注的铁路,真的由“沪通”成了“通沪”。为什么?有南通人觉得不错,是个“好彩头”,说这是南通向南通,通往上海的铁路,通沪迎合了老百姓的期待。实际上,记者咨询熟悉铁路的老法师得知,铁路在投入运营前的建设过程中,是正常现象,比如商合杭高铁曾被称为“商阜杭”;还比如今年即将开建的沪苏湖高铁,也有人将其延伸到合肥,统称之为“沪苏湖合”。长三角铁路正加快建设,一些铁路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叫法,可能只是研究报告中的提法,或是媒体和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最终的名称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定名为准。
沪通改通沪,大家都能淡然处之,南通人和苏州人更关心并纠结着的,可能是这条铁路跨长江大桥的名字——目前各方习惯叫它“沪通长江大桥”,去年9月20日,这座备受瞩目的世界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成功合龙。但随之而来的是,大桥最终如何命名,在网上争论不休。
苏州人不服啊,大桥北起南通市通州区,南至苏州张家港市,通沪铁路要从南通到上海,中间还经过苏州的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大桥怎么就没有一个“苏”字?根据《铁路工程命名规则》(建计〔2002〕71号)规定:“大江、大河上的桥梁和有河名的中小桥一般以‘地名 江河名’命名。”比如南京长江大桥、阜南新河中桥等,但南通人和苏州人,显然各有盘算。
张家港相关负责人曾私下反复叮嘱记者,他们认为应该是“通沪铁路跨长江大桥”而非“沪通长江大桥”,毕竟桥建在自家的地盘上,存在感又不高,总有些失落感。早在2017年,张家港市就专门上报苏州市,恳请苏州积极争取将此桥命名为张家港长江大桥。当然,也有兼顾两地的命名建议,如“沪苏通长江大桥”“苏通长江二桥”等。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主要布局横跨长江干线主要航道、具有交通功能的过江通道项目,南通共有8个过江通道项目得到规划支持,未来将形成“八龙过江”格局。作为八条过江通道之一,“沪通长江大桥”是在《规划》中的提法,这座正在建设的沪通长江大桥,是南通向南的第三条过江通道。
对于江苏省跨长江大桥的名字的争论,是一个老话题了。比如联通无锡江阴和泰州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还比如联通扬州和镇江的润扬大桥。按照《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至2035年,江苏境内建设44座过江通道。可能,未来桥名之争还会继续,不过,名字总是次要的,关键的关键,还是如何让苏南与苏中、苏北跨过长江、融合发展。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