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今龙海市)人。1915年出生,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荷属爪哇(今印度尼西亚)。1929年随养母回国,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她离开厦门,先后到上海、北京求学。1936年,李林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这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则担任了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在该校地下党员吕光的帮助下,李林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和革命理论,在1936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李林决意投笔从戎,她奔赴山西太原抗日斗争前线,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并担任中共军政训练班特别区委员会宣传委员、兼第11连(女生连)党支部*。
1937年日军侵犯大同市前夕,阎锡山和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李林拿起武器,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担任八路军120师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队长兼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部队被改编为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由她担任教导员。李林率领这支队伍转战雁北各地,接连取得了许多胜利。李林英勇善战,英姿飒爽,在战斗中练就了能在马背上双手开枪的本领。她领导的骑兵营屡建奇功,战绩赫赫,威震雁北,边区人民交口称赞。而日军和汉奸则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活捉李林。
1940年1月,李林参加了晋西北军民代表大会,被推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和专署秘书主任。会议期间,贺龙亲切接见了李林,并向全体委员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抗日女英雄,一个华侨大学生能在敌后领兵打仗,值得大家赞扬!”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自己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将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
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等相继发表社论和悼念文章,称李林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中华民族的英雄”。1972年,*总理到山西大同视察时,赞誉李林是“民族的骄傲,华侨的骄傲,妇女的骄傲”。1990年,为进一步宣传好李林烈士的事迹,厦门市政府在集美中学兴建了李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