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话长,事情还得回到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二十七年。
这一年,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惊诧世人的决定——禅位。之所以惊诧世人,一是因为当时赵武灵王正是壮年之时(四十多岁),二是因为违背宗法,赵雍废长(长子赵章)立幼(次子赵何)。
赵雍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己见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自己则退居做起了主父。这为日后的赵国内乱埋下了隐患。
四年间兄弟二人矛盾不断激化,公元前295年最终走向决裂。主父赵雍为了缓和矛盾,以北游沙丘宫为借口让二子随行。
到了沙丘宫,赵章及众人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假传主父口谕命赵惠文王进宫议事。
相国肥义认为其中有诈,一方面安排兵力保护赵惠文王,一方面决定自己先行,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作为三朝名相的肥义进宫后即被刺*。
赵惠文王立即率领卫队反抗,兄弟二人终于兵戎相见,主父不能制止。数日后,公子成和李兑率领的勤王大军赶到,因为此前赵惠文王还在邯郸之时,相国肥义已经预感此次沙丘之行或有不测,就对赵惠文王的心腹大臣公子成和李兑做出交代,一旦沙丘有变,立即挥兵北上勤王。赵章想不到勤王军队竟会来得如此之快,不久,赵章兵败逃到主父宫处,公子成和李兑随即下令大军包围主父的沙丘宫殿。经过一番利弊分析和防止日后遭主父报复,二人决定赶*赵章,幽禁主父。勤王军很快攻入主父宫,诛*赵章及其党羽,并在事后幽禁主父不得出宫。经过三个月的断水断粮,这位威势煊赫的赵武灵王最后竟落得饿死宫中的下场。沙丘政变至此结束。
沙丘政变宣告结束的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改革时代的终结,这场由赵国内部发动的政变,令处于上升期的赵国改革戛然而止,错过了再次崛起的时机,主父麾下一干改革人才良将(如乐毅入燕)远走他国。
后人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于此休”。
02
千古一帝驾崩于此——沙丘惊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帝制,书同文、车同轨,建制度、修长城,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开始修筑驰道,巡视全国。
公元前210年,年逾半百的始皇帝进行了他第五次巡视,丞相李斯、上卿蒙毅、幼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随行。
这次巡视,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的队伍南下湖北(云梦泽),沿长江经安徽(丹阳)东至江苏(钱塘)、浙江(会稽山),之后取道海上,北走山东(琅琊),在西返咸阳途径河北途中,始皇帝病情加重,最终崩于河北(沙丘行宫)。
始皇帝驾崩前曾留下遗诏,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葬,这在当时无疑就是一道明确的传位诏书,然而当时这道诏书却被扣押在中车府令赵高的住处秘而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