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植物园简介,雅尔塔植物园简介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4-14 01:39:14

今日国家植物园 (视觉中国/图)

两园相对,各具特色——如果说南园的风格是“以科学为遵循,追求植物之真”的话,那么北园的氛围则是“以美学为引领,追求植物之美”。从北园东南门沿中轴路向北行进,月季园、桃花园、芍药园、丁香园、宿根花卉园与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麻栎区交错映衬,就连路西侧貌似有些突兀的热带温室,都是20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外观以“绿叶对根的回忆”为主题,设计出根茎交织的倾斜玻璃顶棚,其下“囊括”了热带雨林、四季花园、沙漠植物、专类植物四个展区。

各园亦各具风情。木兰园颇富西方园林风景趣味,二乔木兰尤为难得,每逢早春,玉树琼花,清香四溢,搭配青桐、雪松、紫薇、洒金柏、白皮松、大叶黄杨,以及秋天才显露艳色的红枫,韵味十足。而卧佛寺附近的集秀园,则在方寸之地,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置景手法,采用大片竹林衬托空间,又点缀少量花木,使整园“庭院深深”,精炼别致。春季粉白西府海棠、朱红碧桃相映生辉,夏季有粉嫩合欢争奇斗艳,入秋银杏和槭树黄红相间,隆冬季节,成片白皮松蔚为大观,特别是金银木,红果累累,有若朝阳。一处“角落”,却在人们竹下花憩之时,产生“万竹引清风”“秋风动枫枝”之感。

植物园以展示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部分华中、华南观赏植物,当然也有“外来物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美洲红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的樱花树、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赠送的金蝶兰……有“名人植物”,亦有名人之墓。植物园内及周边安葬了许多近现代名人:民国时期的烈士高仁山、民国总理张绍增、军阀孙传芳、“洋灰大王”王锡彤、学者冒鹤亭……出植物园西门步行约10分钟,亦有梨园墓,梅兰芳和马连良的墓地均在彼处。

莫斯科植物园简介,雅尔塔植物园简介(5)

梁启超墓 (视觉中国/图)

园内最著名的墓地当属园东北的梁启超家族墓。梁公逝世后,与其妻李蕙仙合葬于银杏松柏林中,三面环山、林木茵秀,墓园由白色砌筑石墙包围,阳光透过松柏树梢细碎地洒下,十分幽寂肃穆。

步入墓园,1931年由长子梁思成设计的墓地,正中平台上的墓碑、墓顶和供台衬墙均为土黄色花岗岩雕成,前后浑然一体,坐北朝南的墓碑正面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却无碑文,亦无其他记录生平之文字,这是梁启超的遗愿——不用浮词。

墓旁还有一个小墓碑,葬梁之继妻王桂荃,她为梁启超生育六子女,将九个儿女抚养成才,家族后人在碑后种下一株白皮松,命名为“母亲树”。主墓西南还有三座小墓,安葬梁的三个子女梁思礼、梁思庄、梁思忠。

砖砌甬道两侧低矮冬青外,各伫立一座康熙年间的高大石碑——这个是梁家从没落皇族墓地买来的废碑,准备磨掉文字重新刻字,后因财力枯竭而弃置于墓园内。墓园西侧又有八角亭一座,通体石构,四面辟门,亭顶覆以琉璃瓦,亦出自梁思成之手。亭内空空如也——最初设想在亭中立梁启超铜雕像,后也因经费问题而作罢。而今,在宁静的黄昏,立于亭中,是植物园远眺观景的绝佳时刻——百多年前梁公经历的澎湃风云和鼎沸人声,都已经化作秋蝉之鸣与风动松涛的声籁。

莫斯科植物园简介,雅尔塔植物园简介(6)

静听风动松涛的声籁,山上为乾隆年间留下的碉楼。 (孟慧忠/图)

水杉林

植物园内的清代遗物并不仅存在于梁墓内——墓园南方不远,即有清代碉楼。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在平叛四川金川土司叛乱的金川战役中损失惨重,乾隆帝下令在香山一带旗营间仿金川建筑修建碉房碉楼,让士卒训练攀爬云梯,并于1749年设健锐营,在此“依山为碉”,日常演练。据记载,香山地区曾建有68座碉楼,如今仅存6座半,其中保存完整的两座,就位于园内澄明湖东西两侧。

游人从园东侧健步道信步而行,能找到的通常是上世纪90年代复建的三层碉楼。碉楼旁又有清初修建八旗军营房所挖的正白旗古井,亦有碑林,立从香山地区搜集的古碑14座。

敦敏在游碉楼后所写《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诗中写:“秋色召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碉楼、古井、碑林,以及它们之南的曹雪芹纪念馆,都是“雪芹小道”的一部分。1971年4月,此处正白旗村39号院住户舒成勋在粉刷墙壁时,发现内壁上有8首题壁诗,其中一首落款的“拙笔”与据说为曹公遗物的黄木书箱上的“拙笔”暗合,又有“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的对联,与传说中曹公送给友人卾比的对联大致吻合,不过多了句尾“真不错”三字——经多方考证研究,认定此处为曹公晚年著书处,“呼应”敦诚诗作《寄怀曹雪芹霑》中所写“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一时掀起红学、曹学讨论与口水齐飞。

1984年,以正白旗村39号为基础建立的中国首家曹雪芹纪念馆在此开馆,因无定论,故谨慎地并未以“故居”定名。如今馆外门前古槐让人步入“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的情境;沿台阶进入带女儿墙的护院,矮篱环护,石径蜿蜒,院中修竹,别具风韵,形成古朴清雅的文化氛围,再现曹雪芹绳床瓦灶著书黄叶村的生活场景。村内辟菜园、药圃、瓜棚,设石碾、石磨、辘轳,追摹曹公时代的河墙烟柳;又有芹溪茶舍,售卖“仿制”的“王夫人舍不得喝、宝玉挨打才有的喝”的玫瑰清露——第二杯半价。

莫斯科植物园简介,雅尔塔植物园简介(7)

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视觉中国/图)

曹雪芹纪念馆亦是雪芹小道的起点,据说当年曹公居此,常到山后访友,诊治病人,往来山中,走出一条从黄叶村向西北,经关帝庙、卧佛寺、樱桃沟,到达寿安山后白家疃的小道。10公里小道沿途颇多自然美景与文化景观点缀,古槐、翠竹、水杉与碉楼、碑林、名寺彼此辉映——曹雪芹这个“关键词”,串联了植物园内中部至西北部的重要文化空间。

出曹雪芹纪念馆向西,沿中轴线直向北,至路尽头山坡,著名的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就近在眼前了。寺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寺内古树参天,花木扶疏。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当得知卧佛殿门额悬“性月恒明”匾为慈禧太后所题之时,几乎所有人都会举起相机或手机——殿内供奉身长5.3米、重54吨的元至治元年(1321年)铜铸释迦牟尼卧佛,以及环立十二圆觉塑像,是禁止拍照的。

据《北京植物园志》载,园内“有古树名木1197株,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名木121株,二级古树名木1076株”。卧佛寺三世佛殿山墙东西两侧,就各有一株高大银杏,据说为建寺时所栽,每至深秋,明黄扇叶在蓝天红墙的衬托下,格外明丽璀璨。天王殿前还有一株古蜡梅,是外层黄色、内层淡紫的“九英梅”,有“京城蜡梅之冠”的美誉。此梅曾一度枯萎,而后又发出新芽。曹公写怡红院中海棠枯萎,忽又于次年重新开花,据传就取自卧佛寺“二度梅”的素材——此说并非空穴来风,他居西山时,友人说他常“寻诗人去留僧舍”的。

莫斯科植物园简介,雅尔塔植物园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