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每当这个以祭祀祖先为重要内容的传统节日来临,都会带来一波关于禁止销售、焚烧纸钱的争论。诚然,焚烧纸钱会带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火灾隐患等诸多不利,但是当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碰撞,依然是赞成者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强烈反对者亦有之。
习俗习俗,因习成俗。任何一种习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都会经过漫长的演变,焚烧纸钱当然也是如此。史料记载,在周代礼制当中,五礼中“吉礼”即为祭祀之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并未提及焚烧纸钱。另有学者认为,焚烧纸钱应该是受到印度佛教习俗的影响,并随佛教的传入而盛行。况且,基本常识也告诉我们,焚烧纸钱一定是在造纸术非常发达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的,若纸都没有,又何来纸钱?由此可见,哪怕是现在我们奉为传统习俗的烧纸,也并不是随着中国传统祭祀礼仪而一同出现的,它依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演化而来。
事实上,缅怀和追思才是清明节祭扫的真正主题。也可以说,缅怀追思才是内容,而焚烧纸钱不过是形式罢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敬天法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以显见,对于古人而言,祭祀神明与祖先是何等的重要。再加上几千年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道德基础,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无论对于统治阶级,亦或普通百姓,都是重要的道德内容。但是每个时期的祭祀之礼与追思习俗却不尽相同。
时值今天,祭祀扫墓、追思祖先,依然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俗活动,而缅怀英烈、铭记历史,更是我们国家传承红色基因谱系、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文化载体。从这些都不难看出,从古到今,祈祷、缅怀、追思一直是经久不变的主题,而怎么去祈祷、缅怀、追思则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在社会不断开放与多元的今天,我们除了选择烧纸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其实也可以选择献上一束鲜花、清扫一下墓地,甚至摆上一些祭奠物品,同样可以表达这种缅怀之情。只要祭扫习俗与现代文明规范并不相悖,都是可以接受并发扬。但如果某一习俗弊大于利,甚至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其实完全可以重新探讨。既然习俗是因习成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大祭扫新风尚的引导和宣传而移风易俗。
当然,这个过程不宜搞一刀切的一禁了之,还是应该润物无声,久久为功。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将来我们的祭扫一定会更文明,而追思一样情真切。
(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