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事,都会告一段落,所有的真情,还是早点诉说,别等到秋天才说,春风吹过,别等到告别,才说真的爱我。
《边城》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不仅是优美的笔触和风土人情吸引读者,更是故事中的爱、善、美,以及凄美的爱情感动着你、我。
再读《边城》,最大的感受是为什么这懵懂的爱情,最后却演变成了孤独的凄凉呢?
我想这除了故事中人物的影响和社会背景之外,主人公翠翠的性格弱点也是造成自己凄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就浅析一下翠翠的性格弱点是如何让爱情变得逐渐凄美?
1、成长的孤独和社交关系单一造成了翠翠的心理不成熟- 成长的孤独,外虽坚强,内则柔软
翠翠的父母是一对不被世俗社会认可的情侣,两人私定终身后。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留下了孤雏翠翠和爷爷一起摆渡为生。
翠翠自打出生,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其他的玩伴,只有年迈的爷爷和一条黄狗终日陪着她。
茶峒的自然风光,人善淳朴,与世无争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的“爱”和“美”的化身。
在祖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翠翠慢慢的长大。虽天真烂漫,但是成长的孤独和母爱的缺失,让翠翠的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
而作为翠翠最亲近的祖父也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当爱情的种子在心里萌芽时,翠翠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因此也就闷在心里了,她常常“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因为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替她分担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所以她常常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祖父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这话说的没错,对于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精神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强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撑渡老人,五十年来如一日的忠于职守。
然而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
缺失母爱的翠翠其实一直都有另外一个隐形的伴儿——孤独。
这也造就了翠翠的心理不是特别成熟,虽然给人的感觉是比别人看起来更坚强,但也比别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别人更柔软。
海明威曾说: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缺少母爱陪伴的成长,会让女孩的心理变得内向和不善于表达,只能让这孤独去占据自己的内心,把委屈和泪水一并咽下,却不让别人知道。
每个人都会经过“成长中的孤独”的阶段,渐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
- 社交关系太单一
翠翠很少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在小说中描述除了在每年的赛龙舟会上和爷爷去看龙舟比赛,几乎不和外界有过多的交往。
“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随翠翠入城里去置办东西。到了杂货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 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
寥寥几句就可以表明在社会上很少来往,才会对市场上这些常见的物品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简单化一的人际关系,让翠翠连个知心的闺蜜也没有,以至于当她对傩送产生爱意时,却总是不知所措,即使内心渴望傩送的爱情,又羞涩的将真实情感隐藏,含蓄的让所有人都猜不透她的心思。
社会心理学中说人际社会的交往是多种多样的。父母个性及父母与周围同物种个体之间关系是对孩子的成长最大的影响。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靠学习、模仿得来的,学习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及父母与处于同一生活区域的同物种个体之间的关系。
由此看来,翠翠在祖父和身边周围环境的淳朴之下,形成了善良、纯真的性格,但是由于社交关系单一,翠翠没有过多的和别人交际。
更没有身边人接触过爱情或者少女情怀的事例,即使想找个模仿的对象都没有,因此,一旦与心仪的人接触,就会显得羞涩,自己都说不出来的不自在。
久而久之,心理的孤独和社交的单一化,对翠翠的爱情悲剧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