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冻成冰团。这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小寒比大寒还冷。但小的时候没太注意,反正零下 30℃和零下 40℃好像都差不多,冻得都没感觉了。气温离体温越近,人们越敏感;气温离体温越远, 人们越难以分辨出细微的差别。30℃和 35℃,人们的感触大不一样。但零下 30℃和零下 35℃,似乎也没啥差别,只一个字:冷!
二十四节气,数完小寒大寒,然后就可以准备过年了!
人的理性,体现在并不以体感舒适度来评价天气。最热的时候,想到的是:三伏不热,五谷不结。最冷的时候,想到的是: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其实,世上最大的神灵或许就是自然规律,要敬畏和信奉它,不要违逆它。二十四节气便是以时间之规,度天气之律。
各个节气之间的天气“相关系数”
除了节气物候,人们还会留意各个节气之间的天气“相关系数”。比如: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15 天的天气韵律,正相关。
“小满满池塘,芒种满大江”——15 天的天气韵律,正相关。
“芒种不落雨,夏至十八河”——15 天的天气韵律,反相关。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30 天的天气韵律,反相关。
“立春大淋,立夏大旱”——90 天的天气韵律,反相关。
“冬至雪漫山,夏至水连天”——180 天的天气韵律,正相关。
最著名的天气韵律,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记得小时候听到这个说法便觉得好神奇。这些年我们常常做这则谚语的天气验证,每年的准确率算不上很高。其实这则谚语当初触动我的,并不是它的准确率有多高,而是觉得古时的人好神奇,居然能构思这种 150 天的天气韵律, 从八月十五跳跃到正月十五,这联想、这思维是何等飘逸!如果这也算气象学的话,那应该归类为“浪漫主义气象学”。
实际上,这种“遥相关”思维,依然存活于当今现实主义的气象学。
节气,一直在一闻一见、一茶一饭之中,陪着我们。
本文选自《中国天气谚语志》,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题图为电影《情书》剧照。
编辑丨李阳
校对丨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