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口蘑 (图片来源:iucn)
研究人员指出,中美洲口蘑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呈现棕色,可以用来区别美洲口蘑和米氏口蘑,但如此细微的区别在现实中几乎是无法应用的。
尽管不太可靠,但地理位置应该是目前最好区分这三种“美洲松茸”的方法,美洲口蘑分布于美洲东部,米氏口蘑分布于美洲西部,而中美洲口蘑占据美洲中部地区。
通过基因分析,这些极为相似的蘑菇的确是不同的物种,但在形态上,又很难去区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系统发育学种”,遇到这类蘑菇,也不用怪自己“脸盲”了。
“飘着焦油味儿的”松茸——雪松口蘑(暂拟)Tricholoma anatolicum
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ni是一种原产于黎巴嫩、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地区的常绿针叶树,生长缓慢,在最初的20年内大概只能长到6米。这种树被印在了黎巴嫩的国徽上,寓意为挺拔坚强。
而雪松口蘑Tricholoma anatolicum最初就是2003年在土耳其的黎巴嫩雪松林中被发现的,中国并不存在,为土耳其特有种。
由于种加词含义未知,当地人又喜欢叫这种蘑菇为“雪松蘑菇”,加上它主要生长在黎巴嫩雪松林中,索性就叫它“雪松口蘑”了。
雪松口蘑 (图片来源:H. Alli)
雪松口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是较为苛刻的:每年的9-11月份,雪松口蘑会依附于黎巴嫩雪松的根部,在海拔1400-1700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悄悄生长,此外,挑剔的雪松口蘑对树龄还有要求——共生的树一般要超过25年。
与美洲口蘑的形态比较相似,幼时的雪松口蘑也是全白色的,后逐渐产生棕色调,但它的气味不像美洲口蘑那样具有辛辣味,雪松口蘑闻起来是一菇焦油味,类似黎巴嫩雪松针的气味,煮熟之后气味就消失了。这种蘑菇在当地主要还是出口日本,出口价格在100美元一公斤。
“靴脚”松茸——欧洲松口蘑Tricholoma caligatum
欧洲松口蘑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北非等地。在我国欧洲松口蘑的踪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有一些较为古老的图鉴中记载了这个种类,其分布地为新疆、山西和黑龙江边境一带,割据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地,可谓是一点都不“丝滑”。
由于缺乏标本引证,加上近些年都没有相关报道,对于欧洲松口蘑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还是应持怀疑的态度。
欧洲松口蘑 (图片来源:wikipedia)
1834年,欧洲松口蘑在意大利以Agaricus caligatus(欧洲蘑菇)的身份被发现,1914年正式转移到口蘑属,学名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中文学名叫做“欧洲松口蘑”,但种加词caligatum并没有这个意思,caligatum来源于拉丁语caliga,意为“靴子”。
这是由于这个蘑菇的菌柄下部存在棕褐色的鳞片,看起来就像穿着靴子一样,因此中文学名也可以考虑用“靴脚松口蘑”或者“靴脚口蘑”。
欧洲松口蘑有点荤素不忌,既可以生长在松树林中,也可以长在阔叶林(例如橡树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形态上与假松口蘑Tricholoma bakamatsutake较为相似:体型相对较松茸小,菌盖的棕褐色较深,通常存在明显的块状花纹。
丰富的种类 未尽的故事
狭义的松茸指的是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而广义的松茸却代表的是许许多多和松口蘑相似的物种。即使列举了这么多,但依旧是不全的。
它们以松口蘑为代表,尽情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价值。作为回报,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合理地开发它们,与之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刘敬. 东北地区粪锈伞科真菌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18.
[2] 邓晖, 姚一建, 佩格勒D.N. 中国口蘑属种类名录(英文)[J]. 菌物研究, 2004(01): 1–18.
[3] 戴玉成, 图力古尔, 崔宝凯, 等. 中国药用真菌图志[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3.
[4] 戴玉成, 周丽伟, 杨祝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J]. 菌物学报, 2010, 29(01): 1–21.
[5] Sanmee R, Lumyong S, Dell B, 等. First record of Tricholoma fulvocastaneum from Thailand[J]. Mycoscience, 2007, 48(2): 131–133.
[6] 曹哲明, 姚一建. 松口蘑复合种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J]. 菌物学报, 2004(01): 43–55.
[7] Trudell S A, Xu J, Saar I, 等. North American matsutake: names clarified and a new species described[J]. Mycologia, Taylor & Francis, 2017, 109(3): 379–390.
[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横断山区真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9] Kalmiş E, Yildiz H, Ergönül B, 等.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a wild edible ectomycorrhizal mushroom, Tricholoma anatolicum[J]. : 7.
[10] Hasan Hüseyin Doğan. Ecological features of Tricholoma anatolicum in Turkey[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59).
[11] Yamanaka T, Konno M, Kawai M, 等. Improved chlamydospore formation in Tricholoma bakamatsutake with addition of amino acids in vitro[J]. Mycoscience, 2019, 60(6): 319–322.
[12]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3] 戴芳澜. 中国真菌总汇[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14]藏穆. 松茸群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研究,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