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70年前过年的长葛民俗‖老家许昌
文‖路志纯
迈入古稀之年,人老了,难免怀旧。过年了,也就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我说的“儿时”,也就是1948、1949年,我五、六岁时。我们这个家在土改时,划的是中农成份,也就是说可以维持温饱生活,也因此,对于过年,不可能铺张,但也要按传统的程序、仪式和习俗来过。我就从“祭灶”说起。
谁都知道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可为什么是腊月二十三?我母亲的娘家,也就是我姥姥家,是地主,家境好,读书人多,我母亲也认得几个字,所以能说出一点来历。
说是灶王爷姓张,叫张单,是个泥瓦匠,砌锅台垒灶火很拿手,他不仅灶火垒得好,还很善于调解家庭小纠纷,在五里三乡很有名气。他70岁去世,去世的这天是腊月二十三。人们很怀念他,就有人在厨房立个牌位,每到这天就烧点纸,以示纪念。
后来渐渐传开,以至于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便封了张单个“九天东厨司命灶王”。“九天”,在这里是极言天下之大,也就是普天下的意思;“东厨”,古制,厨房都要设置在四合院的东厢房。我们家及我家的左邻右舍,其主房不论坐南向北或坐北向南,厨房无例外地都在东厢房,那怕是很简单的灶火间也是在院子的东边。
我小时候盼祭灶,主要是想吃灶糖。传统的灶糖现在也有卖的,大多是用红薯熬制的糖稀和面粉做成,再撒上点芝麻,香香的,甜甜的,吃起来酥脆,有点粘牙。像我们家,过祭灶要准备的也就是买几斤灶糖而已。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的晚饭之后。这天的晚饭是白面烙馍卷灶糖,外加白面汤面条。
腊月二十三晚饭喝面条,大概也只有在长葛兴这个,按我们汉民族北方的习惯,应该是“送行饺子接风面”,这天是要送灶王爷上天的,理应吃饺子,可我们家、我们这一带却是面条,这或许是因为咱们这一带都把晚饭叫做“喝汤”,既吃了烙馍卷灶糖,再喝碗汤面条也很惬意,就这么“便宜行事”了。
晚饭后,我母亲就会领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在厨房热热闹闹地首先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像下摆上一盘灶糖、一盘用面做的瓜果,插上香烛,捉一只家里喂养的大公鸡,用纸剪一副马鞍,把马鞍固定在大公鸡的背上,这是为灶王爷备好的马。再抓来一把喂牲口的料——一般是黑豆或豌豆,从锅台边撒到厨房门口,这是让灶王爷的坐骑一路上吃的。
然后跪下磕头,我母亲会说:“今年又是二十三,敬请灶王上西天。有好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俺的灶糖甜又甜,玉帝面前进好言!”这就是说,灶王爷吃了我们家的灶糖,灶糖又是那么甜,见了玉帝要多说我们家一年做的好事,以求得玉帝在新的一年中给我们家多多赐福。请灶王爷吃灶糖,并且希望用灶糖粘住灶王爷的牙,让他少说坏话多说好话,多少有点行贿的意思。
接下来,要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画像揭下来。画像上一般都有这样的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