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定制双龙拜寿寿桃饽饽
但在手艺人的眼里,可不仅仅只有好看、好吃那么简单。林淑萍介绍,在台湾的一场民俗展会上,林荣涛和徒弟采用当地食材,现场制作花饽饽。行走不便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花20多元买到一个小小的花饽饽后,现场哭着说,这就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每个人都有忘不掉的家乡的味道。和林淑萍一起创立工厂的邵老板,对此更有感触。
邵正强出身于文登区农村,中专毕业后,因为父亲患病攒不够钱医治,遂辞去工作创业。他摆过地摊,卖过化妆品、鞋子、裤子甚至兔皮,想方设法给病重父亲买止痛药。几年下来,生意有了起色。父亲去世后,他去了济南,涉足酒店产业。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这位在商海摸爬滚打20多年的农村娃,早已身家过亿。
邵正强
邵正强对花饽饽的感情不言而喻。他曾描述:“这是一幅可以吃的中国画,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吃到、感受到它的美。” 早年间,他就在自家的酒店餐饮店中,将胶东花饽饽写在了菜单上。2015年,他投资2000万元,在家乡建花饽饽工厂,注册了“胶东小镇”花饽饽商标。
目前胶东小镇花饽饽20%的销量来自于邵正强旗下的酒店。这给了林淑萍一剂强心针。
小城的夜晚没有霓虹灯闪烁,晚上8点半的大街,安静异常,人们早已习惯了慢悠悠的生活。但林淑萍忙碌又焦虑的生活节奏与这里的人们渐行渐远。
她今年盯上了海外市场。去年年底,一个开外贸公司的加拿大华裔找到她,下了一笔大订单。500克一个的花饽饽,在当地能卖到10多美元。她意识到,当产品有了更大的文化意义,商业的价值不言而喻。
近期,她在忙着与当地政府合作,计划在著名旅游景点设立花饽饽销售点,讲解花饽饽的寓意。7月份,她和团队将启程飞往日本,在一艘油轮上,向外国人展示花饽饽制作过程,介绍中国的花饽饽民俗文化。
吃,很多时候对于人们来说不是味道,是种乡愁,是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