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与香锅,堪称称巴蜀美食的绝代双骄,都是以麻辣重口味来出道 ,只是香锅的出道比火锅要晚,不像火锅有出生地,有码头文化的依靠,香锅的起源有源据说来自2003年成都某位火锅店的老板一时灵光闪现,在火锅的基础上另辟捷径做了一个锅中锅, 做了两道干锅菜,一道“手牵手”(干锅鹅掌与鸭掌),一道“嘴对嘴”(干锅兔头和鸭下巴),食客吃完主食材之后,再加汤涮烫其它荤素类食材,从此之后,干锅开始从蓉城走出到全国各地,甚至有以干锅为主题的餐厅,生意都是异常火爆。
干锅的魅力在于干香,少汁,油润。早期的干锅主色调与火锅无异,以热烈的火为主基调,但锅中食材却大多是有可以执于手中啃的,如兔头,鹅唇、鸭唇、猪蹄、排骨、仔鸡等,吃干锅菜和火锅一样,食客要不停翻木铲,找出可以啃食的食材,这种半自助式的就餐方式也令一次就餐经历气氛热烈,加之干锅菜的麻辣之味比起火锅起来更为奔放,所以干锅后来就越玩越越大了,也没有固定的一种味道,但香辣味是不能离弃的,食材就可以荤素,一个干锅可以花样百出。
相比较火锅,干锅的烹饪难度高一等,干锅大致可以理解为“*火锅”,和火锅相比,干锅几乎不用水,调料的香味物质在油中的浓度远远比火锅要高。没有水的“干炒”,可以实现更高的温度,也就可能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一些火锅中不能生成的香味物质。而含有更多香味物质的油,也能够更充分的附着在食材上,从而带来更丰富浓郁的味道。
在香锅里这里,不易熟的荤菜需要先行处理,再入油锅炒熟,素菜也是同样用一个“断生”的过程,在素菜的选择上,带叶菜不是干锅的首选,蔬菜的茎杆之类才是入干锅的素食之选。比如菠菜、豌豆苗之类太过娇弱的蔬菜。一方面炒起来容易出水,会影响油在其他食材上的附着,荤食的选择要有虾肉鱿鱼竺肥肠等等都可入锅,不过需要提前炒好它们。
不过在冬天,什么锅都及不了一个香辣干锅带来的劲爽温暖,动手做了一个干锅,配了五花肉、大虾、藕、香菇、香芹、洋葱这样的组合,只要有一包火锅底料和郫县豆瓣酱就足够。
食材: 藕 五花肉 大虾 香菇 香芹 洋葱 白芝麻 豆瓣酱 火锅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