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正是各家饭菜飘香的时候,突然,我闻到了久违的家乡的味道——熟酱豆。那是混合着辣椒、葱花的酱豆的香味。顿时,唤醒了我的味蕾,馋的口水都流出来啦。可惜,一时半会儿吃不到这种家乡的味道,只能忍着大馋虫。掐指一算,自从离家在外面工作,已经好久没有吃到熟酱豆。
其实,熟酱豆在老家也就是调节全家人的口味,偶尔才吃三两次的家常小菜。说它是菜,有点牵强,倒是提升了它的身价,除了辣椒和葱花外,再没有别的啦,也算不上餐桌的美味佳肴。
酱豆之所以存在,还是源于那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菜篮子工程赶不上人们日常生活吃菜的需求。特别是秋冬季节来临,蔬菜越来越少,最后也就剩下萝卜白菜,别无选择。即使这样,我记得1985年以后,当大白萝卜、芥菜丰收时,农民辛苦种的菜还要往城里送,就像交公粮一样。因为那时候,城里人吃菜全靠农民种菜,然后有相关部门收购。我们看到的老电影里有反映北京市民在筒子楼、四合院的生活场景,冬天,家家户户吃的最多的是冬储大白菜。
为了解决一家人冬天吃菜问题,在每年的三伏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捂上一罐或者一坛子亦或者一红盆子酱豆,以便满足全人家冬天吃菜的需求。
老家人捂酱豆,我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捂酱豆最初的印象,应该从奶奶那一辈开始,后来是婶子大娘家和我家。我还记得,那时候,农村人家娶媳妇,捂酱豆也是新媳妇需要学习掌握的一门技艺。虽然酱豆在农村不是啥名贵菜,你张嘴向别人家借一碗吃,人家也会毫不吝啬的送给你一碗,但不如自己会捂会做,一家人才吃得方便。或许就是这样一辈辈,传帮带,才让捂酱豆一直延续至今。
俗话说:“酱豆好吃,酱难捂。”优质的捂酱豆需要拣黄豆、煮黄豆、捂黄豆、炒面、掺各种佐料、晒酱豆五道工序。
1、拣黄豆。黄豆是酱豆的重要食材之一,一般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挑选黄豆很关键,就像拣豆种一样认真负责,把里面的坏的,烂的、发霉了黄豆拣出来,才能确保捂出的酱豆好吃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