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倾资兴学,千古一人,嘉庚精神,永驻人心。
100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今天,我们不仅见证厦门大学的“南方之强”,更看到了陈嘉庚“毁家兴学”、“宁卖大厦也要办厦大”精神,仍在薪火相传,一代代人实践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作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创办人、校主,1961年陈嘉庚临终时,把仅有的一些钱全部捐给了集美学校,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堪称“千古一人”。
“陈嘉庚”这三个大字,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更代表了一种跨越时空、跨越信仰的文化现象。人们怀念陈嘉庚,崇敬他、更是追随他,将“陈嘉庚”变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一种前行的动力。
陈嘉庚1956年在北京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主席给了陈嘉庚先生一个历史性的评价,多少年来,陈嘉庚精神始终闪射着民族的光辉,他一生爱国,更因倾资兴学,永垂青史。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七岁,国家给予他国葬的哀荣,首都各界在北京中山公园为他举行公祭大会,灵柩南运时,周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起灵。
嘉庚不死,嘉庚精神永驻人间,陈嘉庚是永远的陈嘉庚!陈嘉庚和嘉庚精神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信仰,实践嘉庚精神,已无年龄、男女之分,更无无地位、职业、贫贱富贵之别。
1961年8月20日,厦门万人在集美车站迎接陈嘉庚灵柩
当年,除了在首都北京的国家级公祭活动,在福建福州、在广东广州、在香港九龙等地,都举办了隆重的陈嘉庚先生追悼大会。在海外,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坤甸、巨港等地,也都举办了陈嘉庚先生追悼大会。
陈嘉庚先生,又名甲庚,字科次,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父亲陈杞柏早年南渡经商,1890年十七岁的陈嘉庚应父召,南下新加坡学习经商,在经历了父辈的生意由鼎盛到衰败之后,他决心从头做起,独立创办实业。
靠黄梨罐头加工业起步,陈嘉庚赢取人生第一桶金,日后他扩大多种经营,试种橡胶,开拓米业,仅花7年时间,就还清了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成为当地有实力的华侨企业家。那时,陈嘉庚旗下有4家菠萝厂、2家米厂、2处橡胶园,其中,黄梨罐头占新加坡产量的一半,故有“菠萝苏丹”之号。
陈嘉庚先生德配张夫人
一战爆发,顺应国际情势变化,陈嘉庚调整经营策略,从租船起步,经营航运业,战后他意识到航运风险,继续拓展橡胶业。1916年,陈嘉庚先生德配张夫人辞世,也从这一年起,他逐步放弃黄梨及米业,改为大力发展橡胶种植,设立橡胶制造加工厂,并将从周边收购的胶片加工后,远销欧洲等地。
1919年,陈嘉庚整合组建了谦益公司,日后成为享誉东南亚的“橡胶大王”。
陈嘉庚在事业的空前成功,也热盼祖国强盛起来。他走遍东西方很多先进国家,发现祖国的教育落后太多。早于1894年,时年20岁的陈嘉庚就寄回2000银元,在家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而后兴办集美学校,陆续创办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学校等,统称“集美学校”。与之同时,陈嘉庚在集美还兴办科学馆、图书馆和医院。
集美学校校歌是这样唱的:“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黌,英才乐育,蔚为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