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诺兰传出拍摄 [奥本海默]的消息时,人们带着开玩笑看热闹的心情,将焦点放在了他如何拍射原子弹爆炸的画面上。
我们心知肚明他不可能真的引爆原子弹,但我们好奇于他如何通过实拍来实现原子弹爆炸的画面效果。
尽管我们对[奥本海默]的剧情还不清楚,但这毕竟不同于虚构电影,有真实的人和事件做基础,历史资料多如牛毛。
我们只是不清楚诺兰如何去利用这些素材,重点除了原子弹研究,还有哪些关键事件。
另外,电影是基于获普利策奖的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改编,单从书名来看,已昭示了作者(可能也是所有人)对奥本海默的看法——既带来了胜利,也带来了悲剧。
这实际上也是奥本海默对自己的评价。
战争以及战争的威胁,促使人类做出了一些极端的选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捉摸不定。
在社会学领域,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对人类的平庸之恶做了深入的探讨。
如果没有战争,艾希曼或许会是个老实的普通人,但纳粹思想让他甘愿执行最惨绝人寰的种族屠*命令;
当他在法庭接受审判时,他把罪行归咎为纳粹政府,自己只是不得不执行命令。
阿伦特用“平庸的恶”来形容这种消除个人思想、转嫁罪责的行为,即只执行命令,不对恶做评判,甚至不会因此良心不安。
奥本海默不是艾希曼这样的人,即使他没有作恶,也会因为核武器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而自责。
研究原子弹并不一定会出现受害者——只要人类不被迫或主动使用它,但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因此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人类放弃核武器。
处在二战中的奥本海默有完成原子弹研究的合理理由,二战一结束,他不仅立刻退出了核武器研究领域,还积极倡导正确使用原子能。
他身上的矛盾性体现的是人类之光,而不是平庸的恶。
这正是[奥本海默]里可以重点展开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