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三伏天入伏的第四天,天气日渐炎热,各地气温争相夺魁,势必要在这个夏天决一胜负。它们是痛快了,可是苦了我们众人,身体燥热、大量出汗等等苦不堪言,空调成了我们的“续命药”,唯有躺在空调房里面才能感受到生的气息。
那么除了空调,有没有什么方法从内部缓解身体燥热呢?
有的,而且很多。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生活里最常见的中药材——绿豆。
绿豆是食材也是中药材,别名青小豆、植豆等,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将种子打落,簸净杂质。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是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其种子和茎均被广泛使用。
绿豆植株
性味归经
【性味】:味甘;性凉;无毒
【归经】:入心、胃经
相关机构测定显示,每100克绿豆中含有蛋白质23.8克,碳水化合物58.8克,脂肪0.5克,钙80毫克,磷360毫克,铁6.8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尼克酸及多种矿物质元素。
此外,还含有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在所含磷脂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等成分。
绿豆(种子)
古医籍记载
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无毒,归入心、胃经,其功用可调和五脏,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安精神等,适用于湿热瘀滞、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等证状,且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绿豆为“真济世之良谷也”,并记载:“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退目翳;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润皮肤;作枕(拿来做枕头),可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煮汁,可消渴等。”
唐代“药王”孙思邈:“绿豆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荩利小便胀满。”
药王:孙思邈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食疗学家—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
《开宝本草》载:“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本草汇言》录:“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本经逢原》记载:“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
《会约医镜》记载:“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
《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现代《全国中草药汇编》记录:“绿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经,可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其他更多医*载就不作一一介绍了。
配伍组方
1、《遵生八笺》——绿豆汤
组成:绿豆(根据需求控制分量)
用法:先将绿豆清洗干净,再以清水浸泡一小时。
将水烧开,放入绿豆,大火烧开,改为小火,继续煮四十分钟,随后晾凉即可食用。
适宜:清热解毒,消肿,利水。
绿豆汤
2、《圣济总录》——绿豆汁
组成:绿豆二升
用法:上味净淘,用水一斗,煮烂研细,澄滤取汁。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如觉小便浓即愈。
适宜:治消渴,小便如常。
3、《圣惠方》——青小豆方
组成:青小豆(绿豆),圣麻子,陈橘皮
用法: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热食之。
适宜:治小便不通,淋沥
注意事项
夏季食用绿豆(汤、汁等)虽好,但有些禁忌需要牢记,否则适得其反。
1、绿豆不能与狗肉、西红柿、榧子及药物一起吃,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如胃胀、腹胀、损伤元气,又因为绿豆有解毒作用,若与药一起吃会降低药效。
榧子&西红柿
2、绿豆性味甘寒,属于寒凉体质的人,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食用绿豆,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
3、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亦不宜多食用绿豆。儿童不宜喝大量绿豆汤,是由于绿豆属于凉性药食,绿豆之寒性容易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
4、适量饮用绿豆汤有益,但是过度饮用后,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若体质虚弱者可能会导致胃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症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