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端,为确保阿胶达到最优品质,在长达30~35天的晾胶周期内,晾胶师傅需多次进行单一却繁重的翻胶、瓦胶手工操作。
“晾胶”工序的最后一步,是纯手工操作的“瓦(wà)胶”传统工艺,又称作“拾胶”,就是将平摊在晾胶床上的胶块竖起叠放,过程与华容道类似,晾胶班长刘立勇(晾胶工龄28年)向众人演示瓦胶流程。用双手中指扣住胶块中部位置,将胶块翻起竖立,再用食指和拇指将其捏紧摞实,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即可将一块块阿胶摞起竖放。 瓦胶的技术难点在于力度的把控及步骤的掌握,在扣住胶块后如何能将其稳当竖起,如何掌控持胶力度防止其边角碎裂,都需要精准衡量。
朱广权在体验过瓦胶工艺后袒露心声,“我*时候还觉得有点累,主要是动作不太对,少交了学费,敬佩敬佩!”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耐力和毅力的瓦胶工艺,更需要一份工匠精神,一颗赤诚之心,一生千锤百炼。“从传统古法到现代工艺,工序变了,劳作力度变了,唯一没有变的是我们的匠人精神,是对品质的要求”,张守元的总结,恰好是第三个关键词“匠心”的诠释。
关键词4:金牌
在中国阿胶博物馆内,朱广权和东阿阿胶首席阿胶大使崔凯旋盘点了东阿阿胶历年来的“金牌”高光时刻。早在1915年东阿阿胶就已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0年、1985年、1990年,东阿阿胶连续三届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历数过去荣誉,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程杰坦言,“是荣誉,也是压力。”
在已有的荣誉光环下,如何继续打造金牌品质是东阿阿胶所必需面对和思考的课题。如果说东阿阿胶的地道水源和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那么东阿阿胶通过数字化、年轻化、便利化、潮流化等产品生产与品牌推广模式的转变则是科技、品类和文化层面的创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