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左右的吴江黎里、芦墟位置图
常熟的沙家浜镇也存在同样的情况。2003年,沙家浜镇和唐市镇合并,合并之后的名称叫做沙家浜镇,但是政府驻地却在原唐市镇镇区。在海门,东兴乡、东灶乡曾于2000年合并为东灶港镇,但东灶港镇的镇区却在东兴乡而非东灶乡。由于现今的东灶港镇也早已被撤销,要厘清原来的村镇地名之间的关联就更难了。
第六怪:吉祥地名谁都爱
江苏沿江很多地区成陆较晚,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时间,这些地区全部属于新三角洲地区,它们的村镇也颇有特色,其中一大特点便是吉祥地名广泛分布。
大兴、泰安、和合、惠丰、万安、建丰、进丰、兴隆……启东江岸的地名颇具吉祥韵味,而南通的江岸则有安乐、南兴、大安、丰耕等村镇,靖江有振兴、新兴、协兴、丰盛等村或自然村。张家港的沿江和南部的地名风格差异较大,南部的江南特色较明显,而沿江则有锦丰、兆丰、大新、年丰、中兴、合兴等村镇,它们的名称和启东、靖江的一些沿江村镇名称同属一类风格。
江中第一大岛为崇明岛,第二大岛为扬中岛,两地同样存在类似的地名,崇明有中兴、大新、 东兴、协兴等村镇,扬中则有兴隆、锦程、永新、联丰、兴华、永兴等地方,“丰”、“兴”等字样高频出现,都带有祝福意味。
1950年代地图中,启东、崇明沿江乡镇吉祥地名很常见
第七怪:“庄”在南方不罕见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村庄常称“庄”,南方村庄总是叫“村”,实际不尽然,南方地名中的“庄”也很常见,其中很多“庄”的重要性十分凸显。
“庄”在江苏江淮间很常见。图为大丰刘庄农村景象
乘坐苏州地铁四号线,我们可以发现站名有“张庄”、“红庄”,反而未见任何含有“村”的站名,而苏州却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上海的莘庄十分出名,南京城区有一个与此同音的“新庄”,到南京出差旅游的人们可能会很快了解到新庄,因为它就在南京站的东侧。南京新庄再往东,有著名的徐庄软件园,可见“庄”在南京也地位不低。与“莘庄”、“新庄”同音的还有“辛庄”。辛庄镇位于常熟西南部,此前常熟还有王庄镇,现为尚湖镇王庄社区。最著名的“周庄”在苏南,而最著名的“周村”反而在北方的淄博。
大规模的“庄”的分布在江苏南部同样存在。不必说盐城、兴化、宝应、盱眙等接近淮河的地区,甚至连如皋、泰兴、江都等沿江地区也是存在大面积“庄”集中的状况。
江都、泰兴、泰州交界处的“庄”特别多。地图来源于1978年版《江苏省地图集》
第八怪:时隐时现“家”字多
《西游记》中,孙行者向一位姓李的老翁问此处是不是“李家庄”,可见以姓氏为地名的情况非常常见的。姓氏地名南北都有,但存在形式不太一致:苏州等南部地区的地名常常在姓氏后面带有一个“家”,以吴江区震泽镇为例,这里有董家巷、邱家湾、李家港、徐家浜、沙家浜、周家湾、吴家斗等自然村;而徐州等北部地区,姓氏后面常没有“家”字。以睢宁为例,这里有孙庄、王庄、高庄、刘圩、胡集、刘集、王楼等村庄或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