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被打破的那份多给的“期盼”是什么?
是销售者在销售过程中不仅诱导消费者“蓝莓李果”的原料是蓝莓,还夸张赋予“蓝莓李果”基于蓝莓前提之下,健康、营养甚至是保健的功效的标签。
依农引一段某品牌蓝莓李果的产品成份,看后你就知道多给的“期盼”完全相悖。
蓝莓李果配料表:
李子、白砂糖、食用盐、蓝莓浓缩汁、甜蜜素、糖精钠、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亮蓝、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焦亚硫酸钠、食用香精。
健康?营养?保健?
依农作为一个农业人对以夸张水果及其加工品的功效来提高销售和产品附加值的行为十分抵触。
我知如此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无奈市场皆是劣币驱逐良币,歪风盛行!
消费者受到欺骗之后,蓝莓李果的销售一定会受到影响,但危害仅止于此吗?
显然不是,因为若此道盛行,若“蓝莓李果”要变成“蓝莓李果们”,那可能会断了水果除鲜食之外的出路,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依农这样说不是危言耸听,“蓝莓李果”的商品身份是什么?
它是水果加工品。
而水果到加工品是解决当前水果产业困境,促进水果产业发展农业人必须要延伸的链条。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当前我国水果的年总产量在3亿吨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供给鲜食。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中国人每人每年要吃428斤,才能把它消耗掉,显然少有人一年能吃这么多水果,看看那个今天你滞销明天我滞销的水果圈子,鲜食水果市场早已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水果初加工、深加工是必然的出路。
再来看国内的水果种植体系中夹杂的一个畸形问题——果农朋友把不适宜鲜食的水果仍被大规模种植。
比如酸李子(口感限制),再比如说黑加仑、覆盆子等(保鲜储运限制),它们的市场应该是加工大于鲜食。
总起来一句话,当前中国水果产业,迫切需要改变“唯鲜食”的现状。
给消费者带去欺骗性“期盼”的蓝莓李果,被发现欺骗的时候,水果除鲜食之外的出路,就多了一个坑。
它会如“老鼠屎”一般,恶心消费者的同时让消费者对其它水果加工品产生质疑,鲜果消费者还怀疑呢莫说水果加工品了,因为关乎“食”,农业成了最容不得“老鼠屎”的行业。
而当前水果加工品市场上可不是“蓝莓李果”而是“蓝莓李果们”,“老鼠屎”不是一粒而是一堆。
葡萄干冒充黑加仑、烂果做保健果汁、水果加工品食品添加剂超标......
如此“坑”多了,便成了“沟”,出路也就断了。
话至如此,不用再多说,一个必须要选择的出路,农业人斟酌。
说句那就是“李子”。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