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板 食里阳春 2022-09-17 03:04 发表于广东
在广东阳春,老家的早餐可选的很多,肠粉、牛腩捞粉、猪杂汤粉、枸杞汤、石磨肠粉、猪肠卷、钵仔玛……钵仔玛一定是最特别的存在。钵仔玛又叫钵仔糕,是遍布广东阳江阳春大街小巷的一种用钵仔为容器制作的小吃。有咸甜之分,咸的有白玛、芋头玛,咸香嫩滑;甜的称为甜玛,爽口弹牙。这种小吃是阳春特色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还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公家,外公常常带我去街上吃钵仔玛,每次我撒娇发脾气的时候,只要一个钵仔玛就可以哄好我。离乡多年的我,慢慢长大成人,但是仍然无法忘记童年的钵仔玛,每次回去,不论时间长短,我都会特地去吃钵仔玛,只要吃一口那个熟悉的味道,就会让我找回童年和外公在一起时的快乐。
钵仔玛
制作钵仔玛,通常使用隔夜浸泡的米,用石磨磨成米浆,倒在陶制的小钵里。放进蒸笼,大火炊熟。蒜子油得用本地鲜榨的花生油来做,花生碎要炒得酥脆,这样才算是合格的配料。蒸好放凉后,用扁平的竹签,绕着钵的圆边划一圈,使钵仔玛脱模,再划十字分成块状。一勺蒜子油,一勺酱油,一点花生碎。蒜香、酱香、米香仿佛天生就该在一起。吃上一块,入口就是弹牙的口感。偶尔嚼到花生碎,是意外之喜。除了香,还是香,再也想不到其他言语。相比白玛和芋头玛,甜玛的吃法更加简单——无需额外添加调料,用竹签戳起来,就能直接品尝到甜玛的香甜软糯。
钵仔玛
钵仔玛历史悠久,它出现的年代和起源已无从考证。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阳春市大街小巷总是四处可见卖钵仔玛的摊档。两个用竹竿挑起的竹篮,周围摆着几张桌椅,这就是吃钵仔玛的地方,虽然简陋,但却有着无数阳春人味觉的记忆。钵仔玛几乎贯穿了我整个小学阶段。校门口每天早晨会有许多摊档,卖小笼包的,炒肠卷的,卖馒头的……可那时的我独爱钵仔玛。有两种规格,一种两毛钱,一种五毛钱。我喜欢吃两个两毛钱的,填饱了肚子,也不会浪费。那是很容易满足的年纪。
钵仔玛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钵仔玛,阳春的钵仔玛以“咸”为主,虽然也有甜的,但咸味的最为融合钵仔玛的灵魂精髓。钵仔玛的原材料是米浆,分盛在一个个小钵仔里大火蒸煮熟即可。筋道、软糯、清香的家乡小吃砵仔玛,已成为阳春游子的故乡记忆,是他们思乡的情结和乡愁。其实,美味的砵仔玛,不仅是游子的情结和乡愁,也是当地群众的惦记和牵挂。不少人早起购物买菜,砵仔玛就是他们的早餐;中午时,一些家庭如果人少吃饭,干脆就是砵仔玛当午饭;家住镇区的小朋友,吃砵仔成为上街的理由:“走呀,去吃砵仔。”住在乡下的群众上圩赶集,往往就吃砵仔玛抵肚解馋。小伙伴们,阳春特色小吃“钵仔玛”,你吃过吗?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