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时节,月饼就成了不得不提的顶流美食。
它是如何在一众传统糕点中脱颖而出,成为中秋“指定食品” 的?古人吃的月饼,和今天我们品尝的是一样的吗?
相传,月饼起源于唐朝。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于八月十五凯旋,胡商向高祖献饼祝捷,高祖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邀请月神分享美食。中秋吃饼的习俗逐渐从宫廷传到民间。
但在成为“月饼”之前,中秋吃的饼有过很多名字:“胡饼”、“金饼”、“月糕”、“月团”等等,直到明代才正式定名。
据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因为外形圆满,适合阖家共享,月饼被赋予了团圆和睦的意义。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传说更多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许多人家会在中秋来临之际自制月饼,印模形式千姿百态,大概可分为瑞兽杂宝类、花卉果蔬类、神话典故类、吉语祥纹类、月宫蟾兔类等。
发展到今日,月饼的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
然而近些年来,月饼的商品气息越发浓厚,各类商家争着用尽手段讨巧出奇,一盒月饼经过层层包装,价格甚至被炒至上千元。
其实,剥开华丽的外壳,任凭岁月流转,小小一枚月饼里蕴含的至臻风味,还是你我心中对于团圆的憧憬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