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临朐美食
大 菜 包 子
周义军
说起大包子,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包子,属中国传统美食。从古到今,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大都喜欢吃包子。
如今,已成为流行的快餐。
在临朐,乡村人家蒸大包子,个头比那天津的狗不理要大的多,包馅也多,软活可口,一个菜包子就半斤多,吃一个就管个大半饱。
那包子皮习惯用老面引子发面,在临朐叫大发面。
有句俗语:“软面包子,硬面汤”。要使包子皮不黏又软和,可把少量的玉米面烫一下,掺在发好的面团里,蒸出来的包子皮口感会更好。调包子馅讲究就多了,剁肉馅宜粗不宜细,选用新鲜的偏肥的五花肉加上葱姜一起剁,期间加些调味品略加腌制。
在不同的季节可与多种蔬菜搭配。春天里,地里的野菜很多,挖些荠菜采些野菜包菜包子,吃就吃那种清新的感觉。夏天选择萝卜、茄子、菠菜等是比较好的选择。到了秋天,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可以包菜包子,豆角、芸豆菜包子比较实惠,要论最出味还是用老韭菜,在调馅的时候加点生豆油,老韭菜味道足有嚼头,有辛辣的韮香,就连流出来的汁都是诱人的绿色。到了冬季,以大白菜包菜包子最为普遍,用冬瓜调馅加些粉皮也是不错的选择。
临朐比较有特色的,西四大菜包子算是一种,也曾火红了一阵子。
在旅游指南上查找大包子,竟然与西四山庄也有关联。西四山庄的主人西光平,临朐人,在家里兄弟们排行第四,在西山上开了家饭庄就叫西四山庄,西四大包子也因西四而得名。
本来山庄的招牌菜是煮大骨头和炒鸡,但吸引人的还是西四的大包子。西四的大菜包子,沿用传统的农家做法,皮子擀的大,包的时候可劲的揣馅子,包起来的菜包子长长的、鼓鼓的。西四的大菜包子除了用传统的调馅方法外,另外加了一种汤油,汤油就是山庄里煮大骨头的水,冷却以后凝固在汤上面的那层白花花的猪油,都习惯称汤油。
将包起来的大包子,先放在盖垫上醒几分钟。往土灶上的大锅里添足水,就开始用大块木柴烧火,等听到水有响声,就把包子摆在笼屉的篦子上,一次要蒸上百个,要装五六笼屉。
猛火蒸20多分钟后,再停火待两分钟就可以出锅,一锅大菜包子就蒸好了。
看到那白白胖胖的、热乎、萱活的大菜包子,定会让人食欲大增。
西四的大包子吃起来,感觉有骨髓厚重的香味,又不像用纯猪油那么腻,算是一种特色。吃大菜包子有时候也要讲究个气氛,人多热热闹闹的都去抢那个包子吃,会让人感觉更香。
近几年,有些包子铺在制作包子过程中,使用一种叫骨髓浸膏的合成香用于调味,闻起来很香,味道特别的烈,明显不如猪油软绵味正。也有些使用灌汤包的做法,稍加点猪蹄、猪皮冻切成丁混合在馅里,能使肉味厚重也有提香的作用,但与汤油相比,那香味要淡的多。
前些年还流行过排骨大包,把肉排剁成大块包成大包子,一小茏就蒸一个,一个人一顿饭也就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