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凡是吃过食堂的都会记得食堂那大包子。
到了星期天,每日的三顿饭就变成了两顿饭,基本上是吃大包子。
伙房里蒸的大包子,一斤饭票加两毛钱的菜票,能买六个大菜包子。吃顿大包子算是打牙祭。伙房里蒸的大包子油大,包子里那几块的肥肉感觉特别的香,吃的时候满嘴流油,非常的满足。
现在想来,那个时期的大包子就是格外的香。
几年前,临朐的有些饭店包的包子,个头虽然不大,但是用猪油多,感觉有点像怀旧版的味道,也是一种特色很受欢迎。到了后来,肉和油的比例减少了,包子馅就略显得有些干巴,口感明显不如从前。
当今,吃素逐步成为潮流。素包子要做好了,也不比肉包子差。原来素包子是为了多吃菜,既便宜又充饥,少用点面,少加点油,多添加些菜。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从养生的角度注重荤素搭配。素包子要出味,素包子就不能素作,要有一定比例的油才有味道。
豆腐菜包子算是比较经典的一种。先把卤水豆腐拍碎,用豆油加葱姜炝锅后炒成金黄色,掺上泡发的碎地瓜粉条,加点韭菜调味,少加点盐调口,味美可口。
嫩吊瓜、方瓜,擦成细条加点盐去掉多余的水分,先倒入食用油封住水分,加葱姜盐调味,这吊瓜素包子也是临朐的特色,吃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近几年,用鹅油包包子也是一大特色,鹅油营养丰富并具有特有的香味,口感不错很受欢迎。
现在,好多单位食堂,每个星期的食谱中,都有一天吃大菜包子。
包子的品种也多,有荤也有素。回想到过去办食堂,食堂的管理员精打细算讲究平衡,基本做到不亏也不盈。这包子不仅是作为一种调剂改善生活,还有食堂的平衡盈亏的功能,包子馅就是调节的码。到了月底,生活管理员匡算一下食堂的结余,多吃几顿包子就可找平。
与现在的食堂相比,形式看似相同,作用和意义却有区别。朋友们有时候在一起聊天,聊到临朐大菜包子,就会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觉得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大食堂的包子怎么那么好吃。
其实早就有答案,很简单,就写在那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