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老百姓喜欢吃猪头肉,有四个原因:价格实惠,味道丰富,易于加工和保存,是酒的良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确实如此。
猪头肉价格实惠在于养猪的方便。对生存环境,猪毫不挑剔,它们是随遇而安的高手。住得毫不讲究,只要有块睡觉的地方就行,越污浊,越肮脏,它们反倒越自在。吃的东西,猪也不挑剔。残羹冷炙,剩饭剩渣,棉渣豆饼,变质的玉米,腐烂的白菜,只要有口吃的,只要吃得里面有一点有机物,它就高兴吃下,长出肉来。
小时候,我家养过猪。在院子里,找个角落,砌上土墙,抓一两头小猪娃放进去,它们就把这里当作家了,吃喝拉撒均在其中,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跳出来,到院子里溜达一番。喂猪时,将洗锅水倒入棉籽榨油后剩的油饼里,捏碎棉籽饼,倾入猪食槽里。猪早已迫不及待,扑将上来,大口吞吃。它们吞咽食物时发出响亮而有节奏地“砰砰砰”声,让人怀疑它们在吃天下最美味的大餐。如果食物里再拌一把麦麸,对猪来说,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奖赏了。
吃的粗放,养的简陋,长得快,让猪成为老百姓主要的肉食来源,也让猪肉的价格很亲民。
猪头肉味道丰富。小时候家里养的猪,到年底都卖了,之后再割几斤猪肉。我好像没吃过猪头肉。上了初中,全家搬迁到另一个地方。我才吃上猪头肉。第一次吃到猪头肉,我惊呆了,天下竟然有这般有滋有味的肉。猪头肉的颜色搭配是艳丽的。最外层肉皮暗红,中间层肥肉白净,最里层瘦肉红亮。只看颜色,就让人垂涎。猪头肉味道层次也是丰富的。肉皮筋道,有嚼头。肥肉软糯,在牙齿挤压下,渗出的油恰到好处,香而不腻。瘦肉那就更香了,肉丝中浸润着油,不柴不干。猪头肉入嘴,启动牙齿,慢慢咀嚼,味道一层一层搅拌在一起,堆积起来,让味蕾舞蹈,让味蕾狂叫。
猪肉味道和猪的性格一样,平和温顺。别的肉,总是带点小脾气,小个性,就像林黛玉,拿捏不准,便发作出来,令人难堪。挑剔食物,食青草的羊,肉里竟裹着一股浓郁的膻气,焯水,加调料,配香菜,膻气依然冥顽不化,很多人还是接受不了。鱼虾呢,天天游戏于清水之中,怎么就生出一股腥味呢,它们应该出污泥而不染啊。这腥味,拉起一道围栏,挡住了好多人食用的*。哦,对了,鱼还生着一副尖利的刺,也令人望而却步。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上高中,过年前,家里买一个猪头。父亲在家门口点起煤油炉,熬沥青拔猪头上的毛。一个大家都不太喜欢的半大小子,往融化的沥青里扔东西,沥青跳出来,落到我左手虎口上,烫得血肉模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这是吃猪头肉付出的代价,天下的东西,要得到,怎能不付出代价,没有不劳而获。
总体而言,猪头肉是便于加工的。清洗干净后,放入调料,煮熟后香味就出来了。如果焯水,味道就更佳。不像有些肉,加工程序复杂,细节繁复,调料精贵,一个地方操作不当,做出来的肉便情绪不佳,不是有异味就是发柴。鸡肉处理不好,会有很浓的夹杂着木头气味的腥臊气。牛肉更不易加工。我做过几次牛肉,皆以失败告终。炖出来的太柴,如嚼木材。煮出来发散,聚合不到一起,而且,滋味也浸不到肉的纹理里。至今,我都驾驭不了牛肉。家里也很少买生牛肉,只能买加工好的牛肉。
猪头肉与白酒是最佳搭档。老百姓喜欢喝白酒,白酒劲大,辛辣呛人。喝一口白酒,需吃一口有滋味的食物,调和嘴里的味道,压制酒的辛辣。白酒的最佳伴侣有两个,油炸花生米和猪头肉。油炸花生米郁结着坚果的植物清香,嚼碎后,满嘴花生米的细末,散发出铺天盖地的香。猪头肉则凝结着另一种香。“吱”的一声,一杯白酒下肚,趁辛辣味尚未舒展开,嘴里赶紧塞入一口猪头肉,猪头肉与醇类有机物的味道融合起来,酒似乎温顺起来,体贴起来。鸡肉价格也不贵,但鸡肉味道没有猪头肉丰富,压不住酒气,况且,鸡肉放凉了,味道酒缩手缩脚的,发挥不出来,所以,鸡肉不是上佳的下酒菜。而猪头肉呢,最适合当凉菜食用,似乎温度越低,味道越精彩。(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发表在《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