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植:
(1)种植时间:每年11月上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
(2)种植地准备:
红天麻选择郁闭度为50%至75%的山林;在林下每隔1.5米至2.5米挖1个种植穴,挖穴时不得毁坏林木。穴底部平铺一层3厘米至5厘米厚的落叶,或将穴底部土壤挖松;撒上一层细土或细腐殖土。每个穴的面积0.5平方米至1平方米,林下种植的总面积不得超过山林面积的8%。
乌天麻选择郁闭度为60%至75%的山林,在林下每隔1.5至2.5米挖1个种植穴,挖穴时不得毁坏林木。穴底部平铺一层5厘米至7厘米厚的落叶,压实;撒上一层细土或细腐殖土。每个穴的面积0.5平方米至1平方米,林下种植的总面积不得超过山林面积的8%。
(3)下种:在种植穴内将新材与蜜环菌材混合摆放,或在新材旁均匀摆放三级菌种,穴的四周留5厘米至8厘米宽的空隙。麻种摆放时与蜜环菌材或三级菌种接触面尽可能大。摆种后用细土或细腐殖土将穴内空隙填实,上铺一层落叶,再用腐殖土覆盖,最后使用透气覆盖物遮荫保湿。
(4)管理:应根据地势开排水沟,防止穴内积水;干旱时注意保湿,可加厚覆盖层等;防鼠害、虫害,防人畜践踏。
(5)采收: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采挖箭麻,保证其生长时间不少于一年。
(6)加工:将箭麻分级洗净、蒸至透心;干燥至天麻表面起皱,然后密闭发汗;再干燥,至天麻表面再次起皱,再发汗;最后干燥至全干。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红天麻呈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扁平,皱缩而稍弯曲,环纹多轮,点状密集,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体坚实,较沉重;顶芽较大,特异气味较浓。
(2)乌天麻:呈椭圆形或仿锤形,略扁,个短肉厚,皱缩而稍弯曲,环纹多轮,点状稀疏,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体坚实,沉重;顶芽较小,特异气味浓。
2.理化指标:
(1)红天麻体长≥4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天麻素含量≥0.30%;水分≤15.0%。
(2)乌天麻体长≥4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天麻素含量≥0.30%;水分≤15.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1-2]
专用标志使用
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天麻古称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色为赤而得名。天麻,其实是赤箭的根。中国人食用和药用天麻的历史有两千年以上。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赤箭“久服益气力”;《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写道:“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