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看到母亲从陶坛里盛出一大勺红薯粉,再烧一壶开水,然后在红薯粉中边倒入开水边用筷子搅拌,接着再用手揉成团后再压扁压薄,最后切成小细条,下锅煮一会,捞出浸入凉水中,那时贪玩,喜欢伸手去抓,可滑得像泥鳅似的,总是从指缝间溜走,于是我们家就叫它“山粉鳅”。
△ 老家小吃:红薯粉面
不同地区因当地物产种类的不同,气候的差异,口味的偏好,各地便形成了属于当地特色的饮食习惯。我们老家地处浙南小山村,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大部分食物都是自家田地里自给自足,因此记忆里的一些美味总离不了自家自制的干粉、干菜之类的,像红薯粉,笋干,豆角干,梅干菜等都是家里常年备有的。
我母亲小个子却是非常的勤劳能干,不光家务事打理得井然有序,养着成群的鸡鸭,好几猪圈的大肥猪,还经营着豆腐坊,抽空还会帮着父亲做些田地菜园里的农活。从我打记忆起,家里的物产还是很丰富的,新鲜蔬菜吃不完就晒成干,等过季节了想吃时,买块肉一炒一炖,鲜香味美吃得姐仨美美的。
秋后红薯大丰收,母亲便带着我们按红薯的个头来分拣出几大类,分别用来磨浆晒制红薯粉的,切条煮熟晒红薯*,存放着慢慢蒸着吃的,还有就是挖破擦伤、没长饱满的就用来喂猪,几十大箩筐的红薯三天两天就给收拾利落。之后便是要抢着晴朗的天气时起早摸黑的清洗、削皮、蒸煮或是洗浆等工序,再接着是天天的翻晒晾制,经过十天半个月的辛勤劳作后便可收拾归仓,瞅着秋收时家里堆山一样的粮谷食物,全家人心里都很踏实,可以安安稳稳地过冬了。
母亲则是常年没有闲暇的空隙,农忙过后继续经营着豆腐坊,一天的生意结束后,还是伺弄着成群的鸡鸭猪,做着一大家的一日三餐。经常会用红薯粉做出不同样子不同味道的小吃,有时是一盘干蒸的丸子,有时会是一碗带汤的薯粉面,都是各有风味,记忆犹深。自己成家后常下厨,照着母亲的做法也常做些老家小吃,下面就把红薯粉面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 食材清单
纯红薯粉2勺约200克,开水约120克,西红柿1个,小白菜苗1把,虾干或鲜虾4只,食用油,姜、蒜、红辣椒,盐,生抽,胡椒粉,醋
▽ 制作步骤
1、红薯粉有粗粒的要碾碎碾细,也可以把红薯粉装保鲜袋里再用擀面杖擀成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