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作为农业生产措施的主要作用核心,桃农日常所开展的浇水、施肥、耕翻等农业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桃树根系营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及合理的营养空间。桃树根系不仅是植株吸收、输导、合成、贮藏、分泌、调节、固定和支持的重要器官,而且也是土壤养分的直接利用者。基于此,深入了解桃树根系形态结构,明确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桃树根系对养分以及水分的吸收,对于桃农更好的开展相应农事操作至关重要。
1. 不同株型对桃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2. 水分条件对桃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3. 施肥结构对桃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4. 栽植方式对桃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桃树
桃树属于浅根系果种,其水平根系发达,大约分布在树冠直径1-2倍范围内,垂直根系相对不发达,土层深厚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20-50cm的土层内。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桃树根系的分布形态还与园区采用的株型、果园田间持水量、果农施肥状况以及栽植方式等因素有关,具体在不同条件下,桃树根系呈现何种状态,接下来笔者将逐一进行分析。
根系
不同株型对桃树根系生长的影响桃树生长型主要是指桃树的生长形态,包括树体高矮、分支角度以及密度等多方面指标。目前我们常见的桃树株型主要有垂枝型、柱型以及标准型3种,其中垂枝型是指植株高度与标准型相似或微矮,分支角度大、枝条下垂、披散似柳,如黛玉垂枝、红雨垂枝等品种;柱型的显著特征就是树冠窄狭,分支角度小、树冠展幅小,如照手白、照手红等品种;标准型是指植株分支角度介于垂枝型和柱型之间的一种普通类型,多数食用型桃树品种都是此种株型。
照手红
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不同株型桃树的根系部分特性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在生长周期的不同时间段。在5月份桃树根系生长初期,3种株型桃树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随着根系生长逐步加快,3种株型桃树根系性状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标准型根系最发达,株型次之,垂枝型根系相对不发达,但在根干重、根体积、根表面积以及主根长度和粗度等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到达9月份之后,3种株型桃树品种的根系在根干重、根体积、根表面积以及主根长度和粗度方面的差异逐步显著,这与植株地上部枝条的生长特性大致相同,具体表现为:标准型>株型>垂枝型。最后,在根系活力方面,对于整个生长周期来讲,都是标准型>株型>垂枝型。综合以上根系性状方面的差异来看,标准株型是相对比较理想的一种株型,对于生产来说,建议果农在树体整形修剪的时候适当扩张枝条角度,但要注意避免下垂枝条的形成,这样不仅植株地上部长势好,地下根系也发育良好,结出好果优果的概率就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