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主要树形特点及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分析
窦全金等
践行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促进桃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极大程度上优化了桃树种植模式。要想全面凸显桃树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优势,就要细化桃树种植与管理等诸多作业流程,对桃树病虫害发生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为桃树营造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以满足桃树生长发育需求,提高桃树对病害和虫害的抵御能力,促进未来桃树种植业走高效高质发展之路。
1 桃树主要树形特点
1.1 开心形树形
开心形树形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种为三主枝开心形。此类树形应用较为普遍,树体高度一般在3 米左右,定干高度约为 0.7 米,三主枝自下而上倾斜生长,张开角度分别为 30°、50°、70°,平面角度为120°。优势是每个主枝延伸至少 2 个侧枝,三者间隔生长,有着尤为明显的立体结果优势,同时,丰产性能较强。唯一不足的是各主枝间难以平衡生长,而且开张角度较大,不利于顶端优势的凸显,进而出现徒长枝条。另一种是二主枝开心形。二主枝与三主枝开心形的树体结构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保留的主枝数量为 2 个,树体高度多在 3 米左右,整体生长较为整齐,观赏性较强 。
1.2 环状形树形
树冠高度通常不超过 2 米,主干高度在 0.6 米左右,主枝角度约为 75°,与同方位主枝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培养主枝的过程中,可利用二分枝法将整个树体分为 12 个主枝,以便于树冠自然开张,提高树体管理效率。但此种树形会影响主枝基部的生长,致使其出现劈裂现象,加上修剪过重、丰产性不突出,往往不受果农的欢迎。
1.3 圆锥形树形
桃树中心干主枝数量较多,自下而上逐渐变短,树体结构类似于圆锥形,主枝有明显的轮生现象,很少出现劈裂现象。此树形一般有较为明显的顶端优势,容易影响主枝生长的平衡性,致使内膛树枝与果实出现枯萎、死亡和品质低劣等不良现象。
1.4 圆柱形树形
圆柱形是在圆锥形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造,桃树主枝均匀分布,并呈螺旋式向上生长,一般不会出现轮生现象。整个树体近似圆筒形状,高度在 2~3 米,无论是中干粗度还是主枝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通过圆柱形培养,能够更好地弥补桃树干性较弱等缺点。
1.5 主干形树形
主干形与圆柱形一样,均是在圆锥形基础上的演变,树体结构酷似圆锥形,但主枝数量相对较少,间隔略微增大,不会出现明显的轮生,但会保留分层现象,对提高桃树通风透光度有积极作用。
2 桃树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
2.1 品种的选择
桃品种类型多样化,具体选种环节应做到因地制宜。一般选择色香、味甜、丰产性好、裂纹少等优质种植品种,能够显著提高桃树授粉率,例如油桃、沙红桃。
2.2 桃园的选择
桃树种植基地土壤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并具备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等特点,以便于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运输,在满足桃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提高桃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优化树体结构布局
树中心干高和干高要分别控制在 250 厘米、45厘米左右,行距约为 350 厘米,株距在 120 厘米左右,最下方的两个小主枝向反方向延伸,依据空间大小调整结果枝的布局,中心干上每米着生长状态相反的 6 个中型结果枝或 9 个小型结果枝,呈螺旋状分布,主枝轴与中心*粗度比为 1∶3 。
2.4 改良圆柱形整形要点
成形前一定要将培养中心干作为主要任务,至少 3 年时间方可看到经改良后的树形。其一,注重冬夏修剪。夏季来临后要做好绑干、除蘖、复剪、疏枝疏果等相关管理工作。冬季以平衡树体长势为主要目的,培养好主枝。其二,树立中心干。要想充分凸显中心干部位的生长优势,就要合理分布主枝与中心*生长布局,下压长头附近的竞争枝。树体成形前,选择 5 月份下压大于 30 厘米的新梢,直至树体高度在 200 厘米左右时,适当保留中部以上 1/3 处的枝条,促进中干生长,及时疏除过强枝。中部以上要适当地多保留枝条,促进树头生长,控制二次枝抽生数量。通常主枝与中心*粗度比至少为 1∶4,成形后中心干落头时间不宜提前,待树体生长稳定、上下枝长势相当时,再酌情考虑落头工作。其三,小主枝是凸显中心干长势的重要部位,借助其调节中心干顶端生长优势,中心干长势强需促进小主枝的生长,中心干长势弱则控制小主枝发育。其四,选择中心*中下部培养 5 个生长点的结果枝组,尽量减少小型主枝结果枝组的数量,以免树体中下部出现光秃、枯死等不良现象。其五,结果枝的培养方法。一是培养中庸偏弱的中长果枝。此类型果枝结果率较高,当结果枝基部直径大于 0.8 厘米时,即可称之为偏强果枝,一般会出现坐果难、落果重等现象,加上果实品质不佳,需在短时间内采取重截控制措施。二是结果枝组的培养。主要采取放缩结合、截放结合的培养方法,无论是育花枝还是结果枝均不采取短截措施,尽可能提高桃树开花及坐果率。倘若中庸枝的高度大于 50 厘米予以轻摘心,并及时处理主枝上部的二次枝,当 20 厘米高的二次枝数量在 2/3以上时,预留 2 叶重摘心 。三是留桩修剪。此种修剪的方法对于培养结果枝组、促进主干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心干挺拔直立,有着绝对的顶端优势,加之主枝数量较多,很容易分散树体养分,采取贴干疏枝技术后,不利于新枝的抽生,因此,应在疏枝部位留有基部两芽,使结果枝向理想型发育。但要注意此方法不宜在 6 月份之后使用,进而为新发枝争取更多的成花时间(图 1、图 2)。
图1 改良圆柱形整形过程及结果状
图2 改良圆柱形冬剪后
2.5 花果管理
一是促花。每到 4 月下旬或 7 月中旬,树体高度在 250 厘米左右,即可喷施 25%多效唑悬浮剂300 倍液,能够起到促花作用,但要注意该药物不适合弱小树体使用,以免影响树体发育。进入秋季后,对叶面喷施水溶性磷钾肥提高花芽生长质量。
二是保果。幼树长势过旺容易影响坐果率,因此,要选择寒流来临前在行间喷洒适量水分,并在果树现蕾期喷施亚磷酸钾,以此来提高坐果率。
三是疏果。进入生理落果期要第一时间开展定果作业,适当保留枝条中前部果实,高于 50 厘米保留 3 果,低于 50 厘米保留 2 果。
2.6 肥水管理
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对土层透气性及深厚度要求较高,以便于桃树根系下扎。萌芽期应根据天气干旱情况合理灌溉,建议每隔 18 天灌溉 1 次,并做好果园内排水作业,选择花蕾期喷施 2%硼肥,并于开花期喷施优乐滋氨基酸,有助于提高结果率。果树追肥肥料应以高效复合氮肥为主,同时,配合施入一定量的磷钾肥料,也可按照每亩地 100 千克的剂量施入生物菌肥,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3 桃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合理灌水施肥、合理把控环境温湿度、适时修剪、及时清园,做好桃树生育期的修剪作业能够提高果园通风透光度,并通过深耕作业减少越冬虫源,一旦发现桃树出现病害情况或有病果脱落,就要第一时间清理并深埋。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多采取粘板诱*和灯光诱*等方法,比如蚜虫对颜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可在田间放置一定数量的黄板,并在其上部涂抹适量机油,引诱蚜虫至此并捕*。对于金龟子、黄刺蛾等害虫,可采取灯光诱*技术,选择 5 月份悬挂频振式*虫灯,每晚 9点开灯,次日早晨 7 点关灯。此外,可按照 16∶1.5∶0.5∶1 的剂量配制水、酒、醋、糖溶液,将其放置于盆内,诱*蛾类害虫。在树体基部捆绑一定数量的草把,引诱山楂叶螨、蛾类等害虫在草把上越冬,来年春季将果园内草把带到指定区域焚烧,有效*灭草把上所附着的害虫。
3.3 生物防治
可选择保护鸟类、瓢虫、寄生蜂等捕食性天敌,捕*桃树介壳虫、蚜虫,通过控制天敌繁殖与生长来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如处于病虫害发生初期,可通过人工饲养并投放赤眼蜂对桃园内蛾类害虫进行防治。除要利用鸟虫等天敌进行防治外,还可采用白僵菌等真菌性药物,影响并抑制桃小食心虫和蚜虫的生长与繁殖。也可在果园内悬挂一定数量的诱芯或施撒引诱剂,影响雌虫与雄虫的正常交配,进而降低害虫基数。
3.4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应尽量选用微生物或植物源型农药,在立春前期,可对桃树喷施 4 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此来抑制越冬病菌的繁殖。倘若桃树出现白粉病、穿孔病等常见病害,就要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与流行情况,交替喷施两种或以上药物,建议选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等,要按照说明书合理控制具体用量。桃树进入花期后,选用物理防治技术代替化学药物,以免影响果树开花质量。桃树幼果期病虫害的发生最为严重,以芽类和卷叶类虫害、炭疽病和褐腐病等病害为主,可选择喷施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防治。
4 结束语
果树种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在改善自然环境、丰富农产品市场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桃树改良圆柱形栽培技术的深入落实,虽已取得理想的种植成果,但仍需要对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提高病虫害防效,凸显桃树种植业的经济价值。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或在今日头条搜索{青钱柳}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