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一抓,一把水面,几根青菜,三两分钟煮毕,五六分钟下肚,小面之小,莫过于此。”这是大多数重庆人的一日之晨,或许就是被这样一碗简单的小面叫醒的。
《舌尖上的中国》
自古以来,我国有南方喜米食,北方喜面食的饮食传统。重庆地处南方,却对面食情有独钟,这与历史上的几次重庆大移民有关,晋代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中就有“汉家食货,以为称首”的记载,说的是从中原地区传入川、渝境内的面食非常地道。
重庆人对移民所带来的各地面食品种进行甄选、移植,特别是在清朝初年认识了辣椒并将辣椒运用到面条的佐料中,再经过岁月磨砺并以重庆人特有的饮食思维方式和食俗习惯进行改良、完善,铢积寸累方呈现今日之芳容。
但关于“重庆小面”的说法至今已无从考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重庆小面”的说法是重庆地名确定之后而来的,也就是南宋之后。
小面,方便、快捷和味重。当年性情热辣、爽快的江边工人和满街的棒棒一样,总是捧一碗小面吃了就开工。
川渝人“尚滋味,好辛香”,所以重庆小面一定要又辣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