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十二碗”是哪十二道菜?方和龙介绍,按筵席出菜顺序,依次为:子、红烧蹄髈;丑、凉拌;寅、三鲜汤;卯、肠汤;辰、粉蒸肉;巳、纯山药汤;午、糊粉;未、子糕;申、红烧鱼块;酉、卤肉;戌、小炒;亥、漂圆。
介绍起这十二道菜来,今年56岁的方和龙侃侃而谈,他说,“十二碗”作为宴席菜,每一道菜可谓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头牌大菜是红烧蹄髈。一般情况下,一桌筵席的品位、一位厨师的功夫,一道红烧蹄髈上来大致可见分晓,所以有人说‘一髈知厨艺’……”
“上菜上到粉蒸肉便是筵席高潮了,倒不是说这道菜的制作有多繁琐复杂,而是因为它是第五道菜,按照习俗,这是一道主人敬酒的报帖菜,粉蒸肉一上,宴席就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糊粉是第七道菜,与红烧蹄髈、粉蒸肉并称‘茂林三绝’。这道菜是把瘦肉、鸡肉炖成丝汁,用山芋粉勾芡,做成糊状,只有茂林的厨师才能做得地道。我们这俗话都说‘一碗稀里糊涂的茂林糊,养育了清清白白的茂林人’,可见大家对糊粉的喜欢……”
而在方和龙的妻子曹江琴看来,“茂林十二碗”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寓意。
“‘十二碗’在茂林民间,已是喜宴的代名词。像我们普通人家,摆婚宴、寿宴,就一定会做‘十二碗’,此外逢年过节时,也会选择做一桌或者其中几道菜,增添喜庆。”
“为何‘十二碗’要按地支排列?这代表着团聚,代表着不同的人群、一年十二个月都有缘享受到这美味……”
“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寓意,特别是在婚宴中。比如说红烧蹄髈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大团圆;三鲜汤代表婚后夫妻约法三章;肠汤象征着常来常往、天长地久;子糕的寓意是子孙步步高升;漂圆寓意着小小肉圆汤中漂、夫妻洞房小团圆……”
“整桌菜,半荤半素,料汤均衡,可谓是‘一半稀来一半干’,象征着我们茂林‘一半水来一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