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家里已经待了两个月,成功地完成了 「难忘的寒假」 这一史诗级成就。最近已经有不少地方的中小学陆陆续续开学了,小编嘴上说着羡慕……其实心里真的也很羡慕,家里蹲从冬天蹲到了春天 jio 都要麻了。
之前现在家里太无聊,把小伙伴们都要逼疯了,新冠病毒没完蛋,自家电饭煲先完蛋 。
而且想不到上周的留言区里大家居然对做蛋糕这个事情这么积极,那我们也是 恭敬不如玩命,让大家体会一下,为啥别人都是蛋糕,就你是一个蛋饼。
本文将从烘焙之路难,难于上青天、怎么做一个优秀的电饭煲蛋糕、蛋白打发犹如沐浴露搓澡、搅蛋白为何不杯壁下流?几个部分展开。在此特别感谢 椒盐猫卷饭同学 对本文中出现的失败案例提供的大力支持!看完以后我保证你特别会做蛋饼!
#烘焙之路难,难于上青天
万事开头难,想要抓住一个人,除了抓住 Ta 的胃,还要先把那个人的名字念对。这个词念烘焙,贝壳的贝,是第四声。
从历史来看,人类烘焙的历史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1]。早期人们缺乏烹饪的器具,可能偶然之下发现了把谷物磨成粉以后和水混合成一个面糊,用火烤了以后居然能馋哭隔壁家的小朋友。自己吃一口,忍不住说一句:真香。
现在的人们早就不满足于以前那种粗糙的制作方式了,从对发酵和烤箱温度的精细控制,再到对配料表的吹毛求疵,冰箱、烤炉到能够快捷配送的冷链,能方便地满足我们对于精美面点和蛋糕的需求。
当然,便利的条件也给了很多人自己在家就能做出一份美味蛋糕的自信……
最近小编在家里,除了做蛋糕以外也试着做做菜,点一点烹饪的技能点。做物理实验久了以后,其实对于定量和精确有种谜一样的追求,特别不适应 「适量」「少许」。不过做蛋糕的过程,显然会更像化学实验而非食品生产。
在你接触烘焙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面粉、糖、蛋、水或者牛奶的出现概率是真的高,因此材料配方重量比例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复杂的配方以及制作手续,让很多专业的蛋糕师傅都会翻车[2]。你花了大把的时间,结果最后做出来的蛋糕软了硬了黏了肿了塌了缩了不好吃了,心情估计也不会太好。而且想要知道自己哪一步做蛋糕的时候做错了,比从代码里找 bug 要难上不知道多少。唯一的建议只有:把做坏的东西扔了吧……
在做蛋糕的时候,往往要默认教程里不会出现的第零假设:不要随意改方子。很多人由于条件有限,或者为了做出来的蛋糕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往往都会试图魔改一下网上找到的蛋糕配方,比如不想吃得太甜就少加一次糖;或者觉得鸡蛋吃太多不好于是做蛋糕的时候少用一个鸡蛋黄。每一个新手都觉得自己有「新手光环」,改了配方以后自己就是天之骄子,但显然 …… 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你的错觉,只有那黏糊糊一点都没熟的蛋糕胚会把你从梦境里拉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