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沙姜”流入市场,厨房里的隐患!
“老李,最近买沙姜可得注意点,听说有黑心作坊用硫磺熏,吃了要命!”
“真的假的?我天天用沙姜做菜,这可咋办?”
“现在啥东西都不能放心吃,真是防不胜防!”
最近,“毒沙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小小调味品,竟然成了餐桌上的隐形*手。四川雅安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查扣了2100公斤含二氧化硫的山柰(沙姜),抓了6个人,涉案金额超过100万!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咱们老百姓的健康!
触目惊心!“毒沙姜”究竟有多毒?
这次出事的,就是咱们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山柰,俗称沙姜。问题就出在二氧化硫上。
* 天全县老朱商店卖的沙姜,被查出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0.810g/kg!
* 根据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文规定,山柰中不得检出二氧化硫残留!
这玩意儿超标了,可不是闹着玩的。长期食用,轻则过敏、呼吸困难、腹泻、呕吐,重则损伤大脑和其他组织。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得小心!
抽丝剥茧,看看“毒沙姜”是怎么流入市场的!
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触目惊心。
1. 源头:天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专项抽检中发现了问题。
2. 立案:2024年10月09日,天全县公安局果断立案侦查,这可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丝毫不能马虎!
3. 追踪:
* 涉案商店供述,沙姜是从成都宋某某处进的货。
* 宋某某又交代,是从广西玉林市张某某、黎某某那里买的。
4. 收网:
* 2024年10月22日,成都抓获宋某某。
* 2024年10月27日-30日,远赴广西玉林市,抓获张某某、黎某某、吴某某。
* 后续,又抓获了天全籍嫌疑人李某某、曾某某。
这“毒沙姜”的产业链,真是够长的!从广西玉林到四川雅安,跨越千里,祸害百姓!
谁是幕后黑手?“毒沙姜”的利益链条!
这起案件,牵扯到多个环节,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 张某某、黎某某、吴某某:广西玉林市的黑心作坊主,为了让沙姜保存更久,竟然用硫磺熏制!简直丧尽天良!
* 宋某某:成都的中间商,明知沙姜有问题,还昧着良心,把“毒沙姜”卖到雅安雨城、天全县、汉源县等地。
* 李某某、曾某某:天全籍嫌疑人,具体分工还在调查中,但肯定脱不了干系!
* 下游进货商:更可恨的是,有些进货商明知道沙姜含硫,竟然还“明确要求要含硫沙姜”!为了降低成本,完全不顾消费者的死活!
* 老朱商店: 销售含硫山柰,知法犯法,必须严惩!
这条“毒沙姜”的利益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贪婪和罪恶!
最新进展:6人落网, “毒沙姜”无处遁形!
目前,这起案件已经抓获了6名犯罪嫌疑人,逮捕1人,取保候审5人。涉案的2100公斤“毒沙姜”,也已经被警方扣押。
虽然案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毒沙姜”事件的警示:餐桌安全,任重道远!
“毒沙姜”案件,绝不是个例。食品安全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 涉及生产、销售多环节,监管难度大。
* 层级复杂,涉及人员众多,取证困难。
* 遍布四川、广西多个省份,跨区域犯罪,打击难度大。
* 社会危害程度不容小觑,直接威胁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诚信经营,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毒沙姜”已经下架,但我们心中的警钟,必须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