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那个时候你对父亲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黄燕妮:那个时候也是很和蔼可亲,也很爱孩子,他虽然工作时候很忙很忙,但是他只要一有空以后,星期天也会带我出去玩,只不过次数比较少。那个时候在北京,我们家附近有一个湖,冬天的湖面都结了冰了。那个时候孩子没有什么玩具,想到湖上去滑冰的时候,我父亲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家里的搓衣板,弄上两根铅丝绑在下面,一边一条,弄了两个钢钎,小孩子盘腿坐在上面,两个钢钎这么戳着滑,玩得可高兴了。我觉得我父亲好能干,我们玩的风筝,我父亲亲手做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是一个彩色的三角形的风筝。
记者:为什么记那么清楚?
黄燕妮:因为太难得了,他很难得能在家,很难得能陪我们玩,所以他能够陪我玩的东西,就记得很清楚。
五岁那年,黄燕妮有一次进入了父亲的办公室,父亲专注工作的情形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燕妮:我父亲办公桌是这样的,一般办公桌两边是抽屉,中间底下是空的,我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底下,空的底下的小空间就像我一个小房子一样的,我就在底下瞄着我父亲,看他干吗呢,我就看他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忘我地做那个事情,一动都不动。桌子上那个图纸,计算尺,铅笔,橡皮,我都很好奇,我就不明白这是什么事情,能让我父亲这么的投入,这么的忘我。
记者:但那个时候他会关注到你吗,或者说在工作的时候会和你有一些。
黄燕妮:完全就像没这个人一样的,忽略掉了,我也不会跟他说话,他也不会理我,因为他太投入,太专注了。
记者: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父女相处的模式。
黄燕妮:后来我想,将来我也要这样做,我长大了要坐在我父亲对面办公。要么就是我要干这行,要么我帮我父亲一把,帮他一点,解决他一点,太累了,太辛苦了。
1965年,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即719所在辽宁葫芦岛成立,黄旭华举家从北京搬到葫芦岛。当时这里不通电、没有自来水,气候条件恶劣,9岁的黄燕妮跟随父母在这里度过了10年最为艰苦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