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物
当南京人去到北京,馋那一口家乡味的锅贴时,走到锅贴铺前,脑门总会写满疑问:这也能叫锅贴?
北京人看见南京锅贴,大概也有一种恍惚:这难道不是煎饺吗?
在中国,锅贴跟锅贴的区别,可能比锅贴和煎饺都大。
可是,锅贴到底是个啥?它和煎饺,又是什么关系?
北京锅贴说:我是不封口的饺子
你要是在北京餐馆点锅贴,吃到很可能是熟悉的饺子馅儿——羊肉西葫芦、猪肉三鲜和猪肉韭菜等。
但北方锅贴并不捏成饺子的形状,而是对边折好,两边开着口下煎锅,煎出来锅贴扁扁的像个枕头。
南京锅贴:李鬼打败了李逵
不等你说完,南京人急了:锅贴明明是收口的!
锅贴的起源版本众多,但可以确认的,是它发源地点——中原腹地的河南地区。
作为宋以后文化汇聚的中原,西域的小麦原料、东部精致的煎烤,沙土贫瘠的黄泛区百姓对油脂的渴望,都寄托在一只小小的锅贴里。
“锅从中原来,贴在建康府”,起源于北宋汴京,又随宋室南迁的锅贴,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