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粿,顺昌县洋口镇比较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农历初三、初八逢圩日,解建村村民便会上街购买成年粳米加山泉水泡一夜用于制作一道美食,用于敬谢观音菩萨,招待客人及庆祝节日。
用料虽简单,但是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皮料做法较为考究,浸泡一夜的粳米变得白白胖胖的,加入少许食用碱研磨成浆,有一股专属于米的清香扑面而来,大火熬开、中火熬制、小火收浆备用,同时将从山上新鲜采摘的嫩笋、木耳、高山椴木香菇、冬季所腌制过的腊肉切丁,加入本地香葱翻炒至熟,中间加入蚝油、盐、红曲料酒,生抽、少许老抽翻拌均匀,最后加入胡椒粉提鲜。将淡黄色的熟浆分成一块一块的小挤子,用专属木质压面板压至圆形加入炒好的馅,然后裹起来,包成饺子形状。味道浓郁、馅料丰富,表皮Q弹,咬开时色香味俱全,吃起来香软可口,香菇不夺肉香,不腻,齿颊留香,腌肉味咸香长存,令人垂涎,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洋口镇解建村独具特色的美食!
至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党员,每每吃到包包粿都思绪万千。简单的食材,经过加工后变成美味的小吃,何尝不是和人生一样?
初到基层就像刚买来的梗米好看却不能下口,在基层工作中摸爬滚打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把身上的“杂质”清除还原最朴实的样子,慢慢与村民交心才能群众打成一片,用“心”把各项基层工作落实好,我们党的事业就有了牢固的根基。
包包粿的馅料多、杂就如同基层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群众的诉求很多并且什么样的问题都能遇到,大到产权纠纷小到邻里矛盾,一点都不能马虎,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每天忙碌奔波,实则下来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会脱离群众。就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好,才能在工作中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小小的包包粿,虽不起眼但像是对人生哲理的另一种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