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菜故事
南社创始人之一的政治诗人柳亚子来张堰姚石子(南社后期主任、文学家、藏书家)家作客,姚石子在复兴馆宴请柳亚子,以此相款,柳亚子品尝后大为赞叹,特别是对响油鳝丝印象深刻,遂于沪上报刊撰文介绍,名扬淞沪。
堰菜变迁
1961年12月12日《新民晚报》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镇上大小饭店合并,成立饮食服务商店,和平饭店是当时最大的一家饭店,响油鳝丝、炒三鲜、红烧扎肉等“金山堰菜”的烹饪技艺也被沿续下来。至80年代后期商业体制改革,合作商店改集体经营为个人承包或买断,和平饭店几经易手,铺面移作它用。但以响油鳝丝为代表的“金山堰菜”没有失传,在张堰第一楼酒家被发扬光大,吸引食客络绎不绝前来品尝。2009年,响油鳝丝被评为“金山特色菜肴”。
堰菜传承
金山堰菜第二代传承人:姚昆权
作为入选上海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金山堰菜以其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传承至今,如今已传承至第四代。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传承人,姚昆权17岁进入复兴馆学徒,50年代末拜张堰和平饭店主厨张四根为师,在和平饭店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着传统菜肴尤其是“金山堰菜”的烹饪。90年代初期商业体制改革,他选择了自行创业,在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张堰第一楼茶馆原址上开起了“第一楼酒家”,继续传承“金山堰菜”的味道,他坚守传统、精益求精的烹饪技术使得酒店门庭若市,好评如潮。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
堰
山
菜
传统制作技艺
金山堰菜就地取材,突出本地特色
烹饪过程重火候、擅长烧
讲究浓油赤酱
响油鳝丝、红烧扎肉、糖醋小排、腌青茄子、炒三鲜、油炸鳑鲏鱼、天菜炒蛋等七大菜肴为金山堰菜的核心菜肴,其选材优质,制作考究、口味独特,是金山堰菜的精华所在。
响油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