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农田菜园子一角,总会看到一株株一片片叶片宽大,花朵火红的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叫芭蕉芋,回想起来,看到它这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记得以前,每天必做的事就是舂芭蕉芋。芭蕉芋含有大量的淀粉,舂细煮熟,食料粘稠,猪爱吃且长得快,所以很多时候,村里象我这般大的孩子都避免不了干过此事。
把洗净拔了根的芭蕉芋,放到石臼里,用碗口粗比自己还高的木棒头,一下一下的砸向臼里的芭蕉芋,手酸,费力,还被溅了一身的芋未。末了又要把芋泥舀出来,把臼洗净。
在那时,时常会听到奶奶她们说事,说她们没吃的,就吃芭蕉芋充饥,以此告诫浪费粮食的我们。
于是我就想这芭蕉芋奶奶她们是怎么个吃法,打蘸水吃?烤着吃,还是像猪食一样舂细煮着吃呢。
直到有一天,奶奶叫住我,从煮着一锅菜叶子的猪食里捞出一整个芭蕉芋,洗净撕皮递给了我。
煮熟的芭蕉芋撕去皮后和板栗心红薯有一拼,颜色粉白泛着乌光,吃起来是那么的粉面甘甜。
面得是那种吃一口都要锤一下胸口,跺三脚才能下咽的东西,第一次吃芭蕉芋,就被它的味道吸引了,这么好吃?原来是我肤浅了,奶奶骗了我。
过后,我自己偷偷的煮过几次,但味道却不如奶奶给我的那个,有几次煮的甚至涩口得难于下咽。
一问奶奶方知,要吃到好吃的芭蕉芋,是和种植地,种的时长,土壤有关的。湿地水沟边种出来芋头水气重,无沙面感不好吃。
时长种植短还不到收采时间的不好吃,还有一个就是僵土里长出来的不好吃。有诸多的不好吃,才知道奶奶她们生活的不容易,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吃那么难吃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