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又名赤箭、木浦、定风草根、白龙皮,出自《雷公炮炙论》,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西藏等地。
嚼之发脆,有粘性。气特异,味甘。以色黄白、半透明、肥大坚实者为佳。色灰褐、外皮未去净、体轻、断面中空者为次。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经
注意: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主治: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捞出,稍晾,再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炒天麻:先用文火将锅烧热,随即将片倒入,炒至微黄色为度。煨天麻:将天麻片平铺于喷过水的表芯纸上,置锅内,用文火烧至纸色焦黄,不断将药片翻动至两面老黄色为度。
用法: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化学成分
天麻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甙,也称天麻素,另含天麻醚甙。
药理分析
对睡眠的影响
天麻提取物香荚兰醇,可以延长睡眠时间四倍,香荚兰素可延长两倍。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天麻多糖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发现天麻多糖具有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天麻多糖在组织培养上对水泡性口炎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对化学成分的毒理研究
动物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麻素及甙元对血液红细胞及血小板、转氨酶、非蛋白氮、胆固醇等均无影响。
配伍
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附子(炮制,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去滑),荆芥穗,木香,桂(去粗皮),芎藭。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十便良方》天麻酒)
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麻黄(去根、节),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天麻丸)
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地榆,没药(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麝香(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麻丸)
典籍记载
《本草衍义》: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
《纲目》: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本草新编》:天麻,能止昏眩,疗风去湿,治筋骨拘挛瘫痪,通血脉,开窍。
《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本内容仅供学习分享参考,因篇幅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还请多多指正。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一人一方,文中方剂均应平台要求略去克重,切勿自行服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