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顺的油饼
油饼是最普通、最常见、最便宜的炸货之一,在北京人的早餐中尤其不可或缺。按其做法特色与食用口感,分为普通油饼、糖油饼、油篦子、大油饼等。老北京的油饼,讲究“两面三刀”。即油饼下锅前,面坯子中间要切三刀,打上三个口。现在的油饼有的就捅一刀,没有那个刀口,也没有那个形了,味道也不如从前了。
除了一般的油饼,糖油饼是北京孩子的最爱。即在油饼的一面儿或两面贴上红糖面。炸的时候,要让擀了红糖的一面儿先下锅,以防糖、饼分家了。咸香酥软的油饼与甜焦油亮的红糖融为一体,趁热吃,焦香酥脆,凉了吃,则松软甜糯,别有一番风味。
用炸油饼的面,也可以做油炸鬼,也称油炸果,类似于现在的油条。在口感上,油炸鬼既肉头儿、筋道,又带点脆口儿,老北京人也喜欢夹在烧饼里吃。传说,油炸鬼这个名称源于南宋时,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爱国忠臣岳飞、岳云父子,引起了百姓的愤怒。人们就把这个历史罪人放在油锅里炸了,以解心头之恨。因“桧”与“鬼”发音相近,慢慢地就变成了油炸鬼。
这种炸货,如今已在京城难以寻觅,但新街口有一条胡同叫“有果胡同”,在解放前一直叫“油炸鬼胡同”,可见北京人的“痴情”。
还有一种“小油鬼”叫焦圈儿,色泽深黄,碗口大小,形如手镯。论身份,焦圈儿是炸货里的贵族。相传是清朝宫廷里的小吃,后传入民间,广受男女老少欢迎。焦圈儿口感酥脆,一摔成八瓣,讲究现炸现吃。不过,质量好的焦圈,即使放个十天八天也能不艮不皮,保持原有口味。北京人把焦圈儿称作豆汁儿的好伙伴,就着一碟辣咸菜丝儿吃。一口豆汁儿、一口焦圈、一口咸菜,酸香配咸脆,是世间难得的美味。
南来顺炸糕
在炸货里,炸糕是流行最广的 “馅儿活”。炸糕一般分为黄米面炸糕、江米面炸糕和烫面炸糕,是用江米面或黏黄米面包小豆馅油炸做成。好的炸糕,工艺极为讲究。炸制所用的黏米面要经过发酵、用碱,炸后方可外焦里嫩、酥香适口。特别是皮儿、馅儿的比例要把握的恰到好处,否则皮厚馅少,便成了黏面坨子。炸糕所包的豆馅,颗粒不能太细,炒制也不能加油。豆馅中加入白糖和桂花,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黑窑厂糖油饼
久负盛名的黑窑厂街的糖油饼,是不是如传说中那么惊艳且不说,这个排队真的排不起,周末排队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这家开了17年的老店绝对算是北京早餐的网红店了。店面还算好找,陶然亭北门正对着的街道一直往里走,第一个路口左右边看见排大长队的就是了。店门口没有任何关于店名的招牌,也是很任性了。
京天红炸糕京天红可以说是一家相当火的炸糕店了,每次路过都看见排着长队,他家的炸糕面皮“金黄”,豆沙馅儿大,隐约还有桂花香,此外,包子和烤馒头也很受欢迎。地点在虎坊桥路7号,湖广会馆南侧。
烧饼 酥脆焦黄有滋有味儿就数它北京的特色小吃数不胜数,不过要说这普遍受欢迎的,还数各式各样的烧饼了,好吃不贵。小小的一块面饼,被烹制成不同口味,其中的功夫和讲究必然少不了。
初到北京的人总是对“火烧”充满好奇,它和烧饼有什么不同呢?老北京人可是分得门儿清:那面上有芝麻的叫烧饼,没芝麻的才叫火烧。当然也和它们的制作方式有关,“火烧”就是一种用火烤熟、外焦里嫩的发面小饼。这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糖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