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豆汁儿店
洛阳浆面条:一碗家常饭,酸中透着香说罢了豆汁儿,我们再来说说有着同样味道的洛阳浆面条。说起洛阳的美食,相信很多外地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洛阳水席。没错,洛阳水席的确久负盛名、名声大噪,但对于洛阳本地人来说,第一个想起的肯定不是水席,而是从小吃到大的一碗浆面条。
洛阳人对于浆面条有着特别的情感,小时候天天吃到想要逃的浆面条,现如今却成为了游子们魂牵梦绕的心头美味。
浆面条也是经过浆水发酵制作而成的美食,虽然只是用普通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碗面糊,卖相差,没有高端食材的加入,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浆面条的味道,浆面条就像洛阳人一样,质朴而又长情。
洛阳浆面条
浆面条的历史传说
相传在东汉年间,光武帝刘秀为了逃避王莽的追*,日夜兼程奔走,行至洛阳时已是饥寒交迫,无力再前行。
深夜里,刘秀来到洛阳一户人家来讨要着吃食,无奈主人家家徒四壁,家里没有什么好的吃食可供来招待刘秀。只有一点儿干面条和放得发酸的绿豆浆水,主人就将干面条加入浆水中,加上了些杂豆和干菜,煮了一锅浆面条糊糊,没想到刘秀却吃得大快朵颐、津津有味儿,并且大呼好吃过瘾。
之后刘秀当了皇帝之后仍然对洛阳农户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于是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
浆面条
酸浆的做法
洛阳有一句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在每一个洛阳人的心里有一碗属于自己的浆面条。制作地道的浆面条,一碗醇厚的酸浆水是关键。
洛阳的浆面条又称浆饭,制作浆面条的工序并不复杂,好浆饭出自好浆水。浆水也被称为酸浆,是制作浆面条的重要原料。
由于在家制作酸浆比较麻烦,老洛阳人都是到街坊专门制浆的老浆坊来购买浆水,拿回家直接制作浆面条。
做浆时,需要先将绿豆泡发,将泡发之后的绿豆放在石磨上碾成粗浆,然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将浆水放入盆中或者是缸中,放置一两天后,浆水自然发酵变酸成为浆水。老市民们打一壶浆水回家就可以做浆面条了,浆汁不宜太酸,酸则倒牙;不宜太淡,淡则无味。
酸浆制作
老洛阳的制浆坊
在洛阳老城区的街巷里,还藏着为数不多的老浆坊,一些老手艺人仍然在坚持着做酸浆营生。走在深巷子里,大老远就闻到一股酸浆味儿。有的酸浆坊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成为了洛阳几代人的记忆。在洛阳人眼里,老城酸浆数第一,七里河酸浆排第二,孙旗屯酸浆算老三。坐落在老城区的王家老浆坊就有着近百年的历史,56岁的王全有就是王家浆坊的第三代传人,如今,他和侄子一起经营着这个老浆坊,还是用着爷爷传下传的老法子的制作酸浆,他说:“因为古法一变,那股浆味就不见了。”
王家浆坊就在王家的老宅院子里,浆坊里摆放着几口大粗缸,漂浮着白沫的纯正浆水正在大缸中静静发酵。在外打工的洛阳人,每当回家就会第一时间到这里打上一壶酸浆,回家做锅浆面条,高高兴兴吃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