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⑨ 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又名非洲鲫鱼。1978年引入我国大陆后迅速推广全国,南方部分省区已形成能够越冬的自然群体。本种能吃能生长得快,对本地鱼类威胁很大,会造成本地鱼类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趋于单调。还好不耐低温,在北方野外翻不起什么大浪来,过去只有热电厂才有条件养殖。没事儿不要瞎放什么生,烤着吃多好。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四批)第四批共18种,植物10种,动物8种(食蚊鱼、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无花果蜡蚧、枣实蝇、椰子木蛾、松树蜂)。昆虫中的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就是南方常见的大小蟑螂,我估计应该没人“放生”,其余还是林农业害虫。有可能和“放生”沾边的只有1种,食蚊鱼。
图⑩ 食蚊鱼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小型鱼类,原本是为了控制蚊虫和预防疟疾才引入的,目前已广布于长江以南各自然水域。初衷是好的,然而本种不仅会捕食蚊虫幼体,而且摄食土著鱼类的鱼卵或鱼苗、两栖类的卵或幼体,造成当地部分土著种的濒危和灭绝,危害很大。再随意“放生”就是雪上加霜、万劫不复。
如果“放生”对象包括以上物种,就有可能触犯刑律,“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司法解释或实践。总之,“放生”须谨慎,最好咨询环保部门后再行实施。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福报”,做破坏自然环境、威胁人身安全的蠢事。最后,引用一则历史掌故,与诸君共勉:
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曰:“彼国亦放生否?” 谐曰:“不取,亦不放。” 帝大惭。
,